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红色资源

保护好运用好传承好红色资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精神滋养。如何用活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革命文化,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财富,保护好红色资源是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基础。我国红色资源星罗棋布,数量众多。数据显示,我国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超过1600家。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大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取得积极成效,但我们也要注意到,极少数地区依然存在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不到位、研究不足、监督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部分珍贵红色资源面临遗失、湮没、无人问津的风险。

因此,加大红色资源系统性保护刻不容缓。一是摸清红色资源底数。系统统计、分类并编制完善红色资源名录及资源地图。二是推动红色资源分级分类保护管理。例如,对稀缺性红色资源实施最严格保护;对濒临消失的红色资源开展抢救性保护;对革命文物、遗址遗迹进行修复性保护;对革命精神、革命故事等红色资源加强研究性保护。三是加强红色资源法治保障。筑牢法治屏障是保护红色资源的重要举措,将保护传承红色资源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到法律层面,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

时代之变呼唤红色资源创新利用,面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红色资源利用方式创新,是新时代传承红色血脉、赓续红色基因的题中应有之义。

抓住我国红色旅游快速发展机遇,把红色资源“用起来”。加强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研学旅行业态等深度融合,让红色资源成为弘扬革命传统的精神驿站。笔者注意到,2024年,江西省于都县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155.9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96.12亿元,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大数智赋能,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用活红色资源不能仅停留在馆、剧、图、课等传统方式,要推动红色资源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充分运用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助力构建全新的表达语境和体验环境。比如,“数字一大”服务矩阵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创新红色文化展现形式,让馆藏资源“动起来”。创建红色资源虚拟展览馆、线上体验馆,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激活红色资源,拓宽应用场景,打造更多讲述红色故事、弘扬革命文化的载体和平台,使人们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熏陶、接受洗礼。例如,一些地方以革命历史为内容,开发沉浸式剧场,通过深度沉浸与强互动体验,让场景体验可触可感。

保护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极其重要的一点是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起更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此,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的挖掘和系统研究。当前,有的地方存在“有好资源没有好故事”的问题,出现将野史外传当历史事实介绍的“低级红”,还有的影视作品对英雄人物无限拔高、夸大,出现一些“雷剧”。因此,要统筹研究力量,强化研究规划,积极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加强革命历史研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认真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

(作者:夏锋、杨东琛,均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海南大学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