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试点遇冷 养老服务需多方探索(4)

“以房养老”试点遇冷 养老服务需多方探索(4)

【启示与思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四地60户的投保,有了可以参照的样本和借鉴的经验,那么后续的试点则会变得相对容易。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让普通消费者看到“以房养老”的福利补强作用,以及由此提供的强大保障能力,是试点所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

“以房养老”政策的初衷,还在于通过反向抵押的方式,将房产变现为养老金,从而让养老的质量得到保障。问题在于,在老人和相关机构的博弈中,前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与国外相比,这可能是国内“以房养老”的最大短板,一方面国外“以房养老”的优势在于,房产价值评估和保险金融体系相对健全,加上政府提供的价格波动担保,政府主导的保险机构或市场化保险公司则会分解风险。另一方面,“以房养老”牵涉到金融业、社会保障、房地产等多个行业,相关的制度已相当健全,且有极为成熟的运作体系。再加上房地产不是支柱产业,孩子对老人房产的依赖性不强,“以房养老”有比较宽松的环境。

更重要的是,“以房养老”的实施,还有一套更为复杂的支撑体系,比如对个体权利的救济,包括其后悔权的实现。还比如在保障房的建设和降低房价上有所作为,让老人可以真正支配房产,而不是不得不给的遗产。同时要提供更为全面和细分化的服务,比如房产评估如何更客观公正,如何提供法律救助,如何更大地维护权益等,都是成熟市场体系下,政府顶层设计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制度和规矩本身变得健全和具有可行性,以房养老在“民生优先”的原则下,能更好地兼顾各方的利益,那么这一好事才能最终变成实事。

应当看到,“以房养老”并非坐吃山空,其本质是对房屋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再等等看,再多给以房养老政策一些适应国内“水土”的时间,先让相关部门总结试点经验,不断细化相关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逐步增强人们对于以房养老政策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信心,然后再逐步推开,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更优质、全面的养老服务保障。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