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对“两学一做”的重要启示 (2)

延安精神对“两学一做”的重要启示 (2)

摘要: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党和国家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同样需要强调问题导向。

党员要有心系群众的情怀

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必须依靠群众力量,实现群众利益。党在延安时期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和成功实践,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发展,直接依赖于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而党的一切努力和奋斗也都是要为人民群众谋取福利,“保卫中国人民的利益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神圣天职。”所以,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确写入党章并自觉贯彻于行动,领导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争取革命胜利。也正是在这一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党员干部能够置身于群众之中,并与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正如西北局高干会期间党组织对习仲勋个人鉴定所说的:“他很懂得群众的情绪、习惯和需要。他是站在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来解决群众的问题,总是把群众的事情看做是自己的事情,而又设身处地地替他们设想,设想怎样才是对的,尤其设想怎样对群众有好处,而没有丝毫的主观主义气味。”

历史一再证明,民心所向就是力量所在。今天,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仍要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认识只有维护群众利益才能得到群众拥护的道理,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此,就需要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素质和能力,怀抱着感情和责任去融入群众,从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从群众的需求愿望中寻找工作切入点和重点,同时,也要善于透过群众情绪变化看到工作短板,并把工作坐标调向群众满意的方向,真正把党的执政为民的使命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上,使群众在深化改革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这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群众的期盼。

党员要有直面问题的担当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问题就是沟通实践与理论联系的纽带,它既是实践发展的契机,也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对社会重大问题的研究,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问题就是一个时代最实际的呼声,准确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思想理论和人类社会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党的创新理论也都是因应特定时代必须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可以说,科学理论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迫切需求。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倡导全党“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方法,并成功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习近平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党和国家发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重要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同样需要强调问题导向。一方面,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时候,一定要置身于当代中国社会,了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围绕着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行思考,创造性地破解难题,推进工作;另一方面,对于个人自身,同样要善于查找问题,敢于直面问题,按照党章对党员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党员的特殊要求,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特别是通过加强理论武装,提升精神境界,强化纪律、规矩和责任意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等,着力解决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担当不足和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于学习教育全过程,通过整改问题、树立形象来取信于民,真正彰显共产党人精神符号的强大力量。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王晓荣)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