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丨《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第九章:人心所向•浪里击楫

连载丨《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第九章:人心所向•浪里击楫

核心提示:公元 313 年 8 月,祖逖率军渡江北上,船到中流,他望着滚滚江水,心中万分感叹。他用力拍打着船楫,对天发誓说:“我立志北伐,如果不能扫清中原而凯旋,就让我如同这江水一样,有去无还吧!”这就是我们今日熟知的成语“中流击楫”的由来。

【编者按】13000年前,我们的先民怎样战胜了末日危机?西晋的腐败奢靡到了怎样让人瞠目的程度?一面诡异的镜子为何成为宋代以文立国的起点?一本失传已久的明代奇书怎样回归祖国?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都可以在让人耳目一新的的正史通俗读物——《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中找到答案。值此建党95周年之际,经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授权,宣讲家网自7月1日起连载《中国故事:中华文明五千年》,以飨读者。

浪里击楫

导读:乱世中坚定信念,奋发图强,失败中不断摸索,在统一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东晋建立初期,那些南渡的北方士族,虽然爱慕江南风景,却仍心怀故国。《世说新语》记载,每逢闲暇时的好天气,士人们便彼此相邀到长江边的新亭饮酒聚会。一次,有人叹息道:“江南虽说风景秀丽,可看上去毕竟和北方的山河不一样啊!”山河沦陷、国家分裂的感慨,触动了众人的心弦,大家面面相觑,唏嘘一片。这时,丞相王导鼓励道:“大家应该奋发图强,效力朝廷,收复故土,怎么能像可怜的亡国奴一样悲悲戚戚呢?”

出身琅琊王氏家族的王导,是建立东晋的第一功臣。晋元帝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甚至邀王导一起坐到皇帝的座位上,这件事被称作“王与马,共天下”,并流传下来。王导勉励众人“克复神州”的态度,得到了许多有志之士的拥护,众人皆期盼有朝一日重归统一。

将这种期盼化作实际行动的第一人便是祖逖,以及他的好友刘琨。年少时他们曾约定:“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四海鼎沸的乱世真的来了,然而他们谁都没有遵守当年的承诺,相避于中原。在生命最为辉煌的时期,因国家分裂,他们南北阻隔,人生不复相见。而两人向往统一,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又使两颗滚烫的心紧紧相连。

祖逖自南渡后,一直以北伐中原、收复江山为己任。他曾对司马睿慷慨陈词:“如果让我领兵北伐,长江以北的英雄豪杰一定会群起响应, 老百姓也会支持,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9-2

图 9-2 《祖逖中流击楫》,明刊本《东西晋演义》插图

公元 313 年 8 月,祖逖率军渡江北上,船到中流,他望着滚滚江水,心中万分感叹。他用力拍打着船楫,对天发誓说:“我立志北伐,如果不能扫清中原而凯旋,就让我如同这江水一样,有去无还吧!”这就是我们今日熟知的成语“中流击楫”的由来。(图 9-2)

9-3

图 9-3 胡笳,蒙古族乐器,内蒙古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藏(刘朔 / 摄)

当得知祖逖在南方高举北伐大旗,并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北方的刘琨发誓要与好友共进退。此时的刘琨深陷危机,他所处的晋阳被敌军数重包围,城中窘迫无计。刘琨乘着月色登上城楼,纵声啸叫,城下敌人听到后,都为他凄然长叹。半夜,他又奏响胡笳(图 9-3),敌人听了, 流涕唏嘘, 怀念故土的心情愈加急迫。天亮时刘琨再次吹奏胡笳,敌军军心涣散,撤围而去。这就是著名的刘琨胡笳退敌的故事。

这条统一之路,虽然得民心,但是却异常艰难。刘琨死后不久,祖逖也忧愤而终。此后,东晋朝中的有志之士继续着北伐中原、统一国家的斗争。他们之中,有庾亮、庾翼、殷浩、桓温,还有无数不知姓名的平民大众。

汉民族为统一前赴后继,而那些少数民族,也无不心向统一。

前秦统一北方后不久, 苻坚在洛阳主持了一次廷议。 这次廷议的中心内容是:南征东晋,统一全国。在这次廷议上,苻坚对他的臣下宣称:“如果任由东晋如此发展下去,绝非国家社稷之利,我誓要南征,统一天下!”

公元 383 年,淝水之战,苻坚亲率近百万大军,奔赴建康,欲一举荡平东晋,统一南北。大军“前后千里,旗鼓相望”“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苻坚骄狂地宣称:“以我百万大军,即使将马鞭扔到长江中,也足以让长江断流。”

此时的苻坚胸有成竹。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场意料之外的失败。

尽管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败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豪言壮语中看到“以清宇内”的志向。而他的这种志向,同东晋的“北伐”之举,在最终的目标上是殊途同归的。

其实,无论是东晋的北伐还是前秦的南征,由于时机不成熟,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历史的潮流依然在向全国统一的方向奔腾着。

责任编辑:李梦柯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