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洪荒之力”

让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洪荒之力”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8861.569, 8.96, 0.10%)发布,中国成为首个跻身前25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此前,高度发达经济体在全球创新指数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的此次跃升成为全球创新领域的标志性事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评价,从历史上看,中国大范围的创新提升并不令人意外,直到1800年,中国的科学技术仍处于卓越的地位,中国创新的进展“是一场复兴”。(8月17日 经济日报)

近两年来,我国科技领域喜讯频传,从屠呦呦以青蒿素成为我国因本土研究而获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到王贻芳以大亚湾中粒子项目成为我国首位“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得者,曹雪涛、邓兴旺、陈洪渊、施一公、舒红兵等五位科学家被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授予杰出导师奖,再到韩春雨因基因编辑新技术刊发在了顶级学术杂志《自然生物技术》上而跻身“新晋网红”……

而就在昨日(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我国的这些科技进步既有基于大国实力兜底的“集团作战”,也有基于个人持续不懈努力的“单兵突击”。但无论如何,“中国创新”复兴都依赖于科技人才释放出的创新“洪荒之力”。

829

图为: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洪荒之力”,首先要向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赋予其职与权,尊重科学规律,给予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自主权。科学研究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而且许多科学研究周期较长,少则几年,多则需要数十年的艰辛探索。因此,对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不可急于求成,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可有功利性。

就拿韩春雨来说,在他逆袭之前,即论文刊登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之前,他一直是一名“无名校身份、无名气、无职位”的“三无学者”。但是在这背后是他十年如一日在基因编辑领域内的持续研究,是在他博士毕业后无重大科技论文发表的十年内河北科技大学给予他的持续支持。可以说河北科技大学并没有顶尖的研究仪器,但是就像韩春雨说的,“已经可以满足科研需要”,并且最重要的是河北科技大学没有给他一个最好的“硬环境”却给了他一个最好的“软环境”,若非如此,韩春雨的逆袭恐怕也无法实现。

让科技人才释放创新“洪荒之力”,还需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敢于批判的科学精神。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这应是每一名科技工作者必须坚定的信念。科学发现总是在重复着推翻与被推翻的过程,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科学研究切不可迷信权威,每一次的质疑都有可能带来新的突破,就像过去我们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一样,唯有用科研事实说话,而容不得半点含糊。每一名科技工作者都要像屠呦呦和韩春雨一样,将心思真正的花在科研上,淡泊名利,真钻实干,勇于批判与反思,尊重科学与事实,俯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这样方能收获甜美的硕果。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希望科技工作者都能像奥运健儿一样,本着为国争光精神,释放出体内的创新“洪荒之力”,让五星红旗在国际科技创新奖台上空飘扬。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