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之问”中的“初心”之思

“耿飚之问”中的“初心”之思

抗战时期,八路军129师385旅一名战士损害群众利益,旅部决定按纪律处分他。老百姓知道后,找到副旅长耿飚为他求情。耿飚说,纪律是必须坚决执行的。谁知老百姓随即跪了下来,哭着请求让这名战士戴罪立功、上前线杀鬼子。耿飚反复说明八路军的纪律,但老百姓就是跪着不起来。耿飚深受感动,流着泪接受了群众请求。

1991年,在陇东某县,当地百姓找到耿飚反映情况,诉说对个别干部的不满。耿飚就把抗战时期的那段往事讲给当地干部听,随后问:“如果犯了事,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这就是党史留名的“耿飚之问”。这一问放在今天,仍值得党员干部品味和深思。

群众对待犯错干部的态度,犹如一根温度计,能准确测出干群关系好坏。为什么有的干部犯了错能得到群众谅解,而有的干部有了错群众却不依不饶呢?关键在于是不是有一颗为民的“初心”,是不是和群众有真感情,是不是真心为民办事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会用自己的方式给出评价。老一辈革命家曾把共产党员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到了一个地方,共产党员就同那里的人民结合在一起,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扎根于民、成长于民、一心为民,是共产党人的鲜明特质,也是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重要原因。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段公益广告为人们津津乐道。视频中,“离开最晚”的大学生、“开工最早”的环卫工人、“想到自己最少”的白衣天使、“坚守到最后”的人民警察、“牵挂大家最多”的基层干部……一个个身处平凡生活中的共产党员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这些党员身上洋溢着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顾党的历史,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百姓福祉为追求,以为民情怀为本色,才铸就了今日的事业辉煌,才有勇气和信心带领人民群众朝着更高远、更宏大的目标继续前进。

同群众的距离近一分,回答“耿飚之问”的底气就会多一分。作为党员干部,只有不忘初心、埋头苦干,时刻牢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以热诚之心对待事业,以诚实之心对待群众,经常身入基层一线,融入群众之中,才能在脚踏实地中获取无尽力量,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