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经济独立,这事儿靠谱吗?

让大学生经济独立,这事儿靠谱吗?

18岁,是很多人跨入大学校园的年纪,而满18岁也意味着成年。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大学生应该逐渐学会独立生活,既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决策,也包括经济独立。相对于独立思考,经济独立似乎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国外的大学生,或者中国的留学生要靠在外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但国内类似的情况却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在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上大学的费用很高,有的大学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可能接近一名中产阶级整整一年的收入,如果申请不到奖学金,仅靠家庭收入支撑实在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学生不得不为通过打工贴补生活费和学费。而在中国,学费相对低一些,大多数家庭还能承担。而且,家长长期以来习惯于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大包大揽,即便手头拮据也会想办法凑钱供孩子上学,除非迫不得已,不会让孩子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费发愁。

另一方面,在中国,学生打工的文化传统尚未建立起来,学生往往被当做廉价劳动力,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打工收入都低得可怜,相对于日常学习生活开销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偶尔有待遇稍微高一些的工作,往往又要挤占学生大部分时间,很难做到学习和打工两不耽误。

除了打工之外,学生独立获得经济来源的渠道少之又少。相对于欧美国家完善的奖学金制度,中国大学的奖学金种类十分有限,除了每个学院成绩前几名的学生之外,大多数人都无缘染指。而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往往只提供给家庭困难的个别学生。

近年来,随着网络借贷的兴起,一些金融机构将目光投向了有资金需求的在校大学生,为他们提供贷款业务。本来,这对于实现大学生经济独立有所助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学生债务违约难追责与借贷平台利率高企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滋生出了诸如“裸条借贷”等各种不规范、甚至违法乱象,让大学生网贷渐渐成了一个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坑”。

可见,让大学生在学校渐渐学会经济独立的技能,这个愿望是好的,但在目前很难成行。这既需要父母逐步转变“奶妈”式的教育培养思维,也需要高校和企业建立更加顺畅的协同、协作机制,政府拓展学生的资金融通渠道。让大学生经济独立,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眼前的成长,也为其逐步适应社会,甚至独立创业打下坚固的基础。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