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征文:以尺为戒,常温初心

“两学一做”征文:以尺为戒,常温初心

核心提示:“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为官者,当不忘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当不忘步政坛的初心,当不忘党的“为民”宗旨,做到心中有尺、心中有戒、心中有畏、心中有民。涵养一身正气,淡泊明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强化底线意识,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常系民情,方为百姓心中的好官。

尺,作为测量工具,有度量之意,有正思维的作用,故而又称戒尺。《禅林象器笺》曾记载:“受戒专用之,故得戒尺之称。”作为执行戒律的器具,戒尺以相击之声警示犯戒之事,用正念降服邪念,使其改邪归正,使其回归正道。常怀戒尺之心,心存敬畏,是处世为人的基本准则,更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操守与指南。

心中有尺,方能有戒。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务的发展都应该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尺度”,注意“分寸”,才是事务发展的真理与永恒。以尺为戒,有所不为。纵观十八大以来的落马官员,几乎都是心中无尺,心中无戒,对法纪意识淡漠使然。在岁月风霜的洗礼下,落马官员迷失自我,忘记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忘记了做人为官的本心与初心,忘记了该有的担当与责任,忘记了该有的情怀与使命,要么纵情声色贪图享受,要么以权谋私大肆敛财,把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抛之脑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如意金箍棒”,随意索取自己想要的一切,满足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最终飞蛾扑火,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在铁窗下“品味”玩弄权术所酿下的苦果。

心中有戒,方能有畏。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敬畏,是人生的一种态度和情感,更是一种自警和自省。敬畏应来自于人内心深处,来自于品性的修养,来自于“三省吾身”的坚持。广大党员干部应心存敬畏,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与谨慎,要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筑牢思想防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慎权慎行,慎独慎微、自敲警钟,防微杜渐,做到有权不“任性”,始终把党纪国法装在心中,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权与法的关系,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方为明智之举。正如古语所云:“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的确,人一旦无敬畏之心,往往会肆无忌惮,变得毫无底线,以至于以身试法,为所欲为,最后只能自食其果,身陷囹圄。

心中有畏,方能有民。敬畏人民,方有“为民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有无数的例子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至理名言传承千古,不知让多少君王了却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民为邦本,固本邦宁”是何等重要?为政之要,在于利民。而要利民,就应常温初心,就要有对人民的尊重之心、敬畏之心、关爱之心,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俯下身子,甘当孺子牛,甘当铺路石。工作中少一些“花拳绣腿”,多一些“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目标,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为官者,当不忘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当不忘步政坛的初心,当不忘党的“为民”宗旨,做到心中有尺、心中有戒、心中有畏、心中有民。涵养一身正气,淡泊明志,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强化底线意识,以尺为戒,常温初心,常系民情,方为百姓心中的好官。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