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大光:建设网络强国刻不容缓!(9)

3.阿富汗战争的网络战

阿富汗反恐战争是美军大范围实施网络战的第一个试验场。众所周知,国际恐怖组织早已开始通过网络阵地宣传自己的主张,并且通过互联网招募人员、筹集资金、制作简易爆炸物和教唆恐怖袭击。恐怖组织及其支持者控制着全球4000多个网站,这些网站发挥了很大作用。塔利班等组织更是将恐怖活动网络化,通过发布动态消息来吸引对其主张感兴趣的人,并且通过网络保持其成员间的联系,随时发动恐怖袭击。恐怖组织还在“虚拟训练基地”通过各种免费网络教程来训练恐怖分子如何制造和使用炸弹、如何发动袭击等。此外,网络还给“志同道合者”提供了交流接触的机会。通过交流,阿富汗的武装分子和恐怖分子从伊拉克的同行那里学到了如何安装路边炸弹并且造成更大杀伤、如何发动二次恐怖袭击及连环袭击等。恐怖主义杂志《技术圣战》就在互联网上公布了一本技术含量很高的手册,其中介绍了如何使用加密通信方法、如何使用“毒刺”和“针”式导弹攻击美军直升机、运输机甚至战斗机等。

面对塔利班武装及恐怖组织的网络攻势,驻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军也针锋相对地展开了网络攻坚战。美军利用“脸谱”和Twitter等博客视频网站发布战争进展情况及最新战事动态消息,将美军的立场灌输给读者,以此来抗衡塔利班武装组织日渐强势的网络宣传战。美军网络部队对恐怖分子的网上交流进行了监控,并且“黑”掉了多个恐怖分子比较活跃的网站,但是恐怖分子很快就会建起新的网站。“基地”组织发言人经常在网络上发表重要言论,细心的人会发现,基本上每次发布消息的都是新网站。这并不是“基地”组织狡兔三窟,而是每次发布消息后没多久网站就会被美军黑掉。

4.伊拉克战争的网络战

伊拉克战争是2003年3月20日打响的。据《华盛顿邮报》透露,2003年美军准备与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动手之前,曾经考虑运用网络攻击手段瘫痪萨达姆政府财政和金融系统,但考虑到这种攻击的附带杀伤无法预计,最终还是放弃了。但对个人的网络攻击并未放弃。就在战前的一个多月,数千名伊拉克人在他们的电子信箱里发现了一封发件人被掩盖的邮件。美国情报系统不断地向伊拉克国内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主流阶层发送电子邮件,列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执政20年来的种种“罪状”,并极力劝降这些社会主流人物。

当然,在美国的“网络心理战”面前,伊拉克并没有坐以待毙。伊政府很快封锁了全国的电子邮件系统,只允许网民使用全国统一的邮箱服务器,使用其他服务器的邮件则全部被过滤掉了。可见,如果说在12年前的海湾战争中,电子战是战争打响的信号的话,那么这一次则可以说,网络战成了美军发起攻击的前兆。美伊军队在战场上尚未过招,在网络上已先行交手。

5.伊核问题中美伊网络战博弈

伊朗的核开发,一直是华盛顿与特拉维夫的心头大患。而在近年来的伊朗核危机中,限于多种原因,美军不便运用常规兵器发动一场公开的战争,于是“毒区”“震网”“火焰”“高斯”等各型网络战武器悉数登场,中东地区成了网络战新武器的试验场。

2000年起,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以及以色列有关机构合作开发了一款针对伊朗的网络武器,这是一种叫“震网”的蠕虫病毒。2006年美国网络部队使用“震网”发动过一次大规模的网战。中情局派间谍将“震网”病毒植入伊朗核技术人员的电脑中,借后者之手,成功让病毒“混进”伊朗纳坦兹核电站的计算机系统,使伊朗纳坦兹核电厂一千台离心机损毁。2010年9月26日,美国又用“震网”病毒的变种“火焰”蠕虫病毒对布什尔核电站的伊朗网络系统进行了大规模攻击。在随后几周里,伊朗的5000台离心机中有近1000台“中招”。白宫后来评估称,伊朗核计划进程因此推迟了一年半到两年。

2012年6月,美国媒体披露了先前入侵伊朗电脑系统并造成巨大破坏的“震网”以及“火焰”病毒,是美国和以色列联手研发的网络武器。其首要目的在于搜集情报,并通过破坏关键设备拖慢德黑兰核计划的进程。“震网”病毒的奇特之处在于,它能潜伏数周再发起攻击,其间还可以发送伪造的监控信号,让伊朗人误以为一切如常。据分析,“震网”侵入由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伊朗核设施设计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后,获得控制系统数据,进而指挥离心机高速运转,最终导致离心机瘫痪。可见这种网络打击有常规战争所达不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余永峰校对:王莹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