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处,一张报纸重千钧

转折处,一张报纸重千钧

摘要:今天,人们一直把这条老街称为“红军街”。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你可以感受到历史与现实在同一时空里的交错。历史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正是因其必然,才有了庄严;也正是因其偶然,才有了传奇。

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的上下老街,实在是一处极为幽静的所在。这条两边均为朱红色建筑、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街,时常会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操着各种语言来这里并不是访古,而是来寻找那一段红色传奇。

今天,人们一直把这条老街称为“红军街”。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你可以感受到历史与现实在同一时空里的交错。历史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正是因其必然,才有了庄严;也正是因其偶然,才有了传奇。1936年9月,红一方面军在哈达铺正式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9月20日,历史在必然与偶然的交织中,让中央红军选择了陕北。据亲历者的回忆,当时毛泽东让侦察连长梁兴初去搞点“精神食粮”。在哈达铺一个小小的乡邮所,梁兴初找到了几张旧报纸。毛泽东则从一张《大公报》上获取陕北也有红军的报道。接着,他再一次作出了重大决策,改变原先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决定到陕北与刘志丹的红军会合,把红军长征的最后落脚点放在陕北。据亲历者的回忆,毛泽东向大家宣布这一消息时,是在老街上的一座关帝庙里。当那些走过千难万险、经历无数战斗的面黄肌瘦的革命者,听到终于有了一个“落脚点”时,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反应?脸上究竟流露出了怎样的表情?

1935年9月下旬,陕甘支队突破敌人渭河封锁线,占领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到陕北去,巩固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10月19日,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这一路上,那张决定红军前途方向的报纸,是否一直陪伴在毛泽东身边?这位因创办《湘江评论》而声名远播的伟大革命者,又因一张《大公报》找到了红军的“落脚点”,是不是又是一次偶然中的必然?

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今天,这个转折点上的那个小小邮政代办所还保存完好,当年的那一期《大公报》,也在纪念馆里展览着。人们漫步在幽静的老街上,路过这个神奇的邮所时,一定可以感受到那一张报纸的千钧重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