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要求,在宿松县委、县政府和县文明委的正确指导下,该县政府办公室坚持从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出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期广大干部职工文明创建的新篇章。
之一:友善篇——时刻将贫困群众放在心上
自对口帮扶孚玉镇大河村以来,该县政府办公室始终把精准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力以赴做好帮扶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党建共建。定期由主要负责人带队到大河村开展座谈、上党课,帮助梳理解决问题。同时结合“两学一做”活动,指导大河村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协调指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帮助解决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该县政府办公室多次与县财政、交通、农业等部门沟通协调,共争取上级扶贫资金67万元、财政奖补资金48.4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兴修通组公路3.3公里,改造危桥2座。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根据村实际情况,帮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新发地农产品交易市场落户。2015年利用省委组织部分配的5万元下派资金建成大河村河西林业苗木花卉基地,2016年又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万元,将花卉基地扩建至120亩;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万元用于新建油茶基地220亩。四是认真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任务清单,落实帮扶责任,确保每1个贫困户有1名机关干部、1名党员和1名村干帮扶,实行网格化服务,确保扶贫项目、资金精准覆盖,先后组织干部职工10批次进行慰问,结对帮扶45户贫困户。
之二:奉献篇——始终把党旗插在防汛抢险一线
自今年6月中旬以来,宿松县连续遭受三轮强降雨,防汛应急预案达到Ⅱ级响应,防汛形势异常严峻。7月3日凌晨3时,二郎河县城段水位达20.63m,超历史最高水位0.49m,危急时刻,在县防指的统一调度下,政府办防汛小分队紧急驰援县大河堤坝,同其他县直单位抽调的同志一起,竭力护卫全县的“护城河”。在县大河堤坝700米的政办口防汛责任段,队员们靠吃盒饭、泡面,日夜轮班开展巡堤查险,时刻关注水面变化,并不断发动大河村民参与到县城防汛抢险中。
与此同时,连日的暴雨给复兴、汇口、洲头三个乡镇造成严重的威胁,7月2日,长江汇口水位达19.26m,超设防水位1.46m;内湖下仓水位16.11m,全面超警戒水位;部分圩堤接近保证水位。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政办主任陆克武于7月3日迅速带领政办小分队部分同志进驻长江河道管理局集中办公,靠前指挥防汛抗洪,一线调度汛情险情。尽管人员非常少,但始终坚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从主任到办事员,每天休息时间不足4个小时,及时收集处理8个指挥所上报的每一条险情、每一份请示,第一时间传到指挥部领导手中,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明晰的第一手资料,为战胜洪涝灾害提供了先机和主动。尤其是保“两湖”防汛大会战期间,在短短10天时间里,密集下达15道命令、下发48份通知通报、汇报材料,处理各类文书410余份,采写制作文字及电视新闻稿100余篇(条),其中《永天圩塌方滑坡长江干堤受威胁》、《多湖泊水位上涨防汛形势严峻》等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社会各界纷纷支援抗洪一线,在松兹大地掀起了万众一心,保卫家园的热潮。由于长时间高负荷的奋战,政办先后有多位同志因劳累过度而患病,但是汛情不减、人不离岗,仍然带病坚守一线,保一方平安。
之三:敬业篇——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品牌
今年以来,办公室以文明创建为动力,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优化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参谋服务水平,推动政务服务再上台阶。一是规范办文办会。认真做好县政府文件和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深入研讨,层层把关,重要文稿从未出现差错。办会方面,按照精简会议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尽量压缩会议的数量、规模,尽可能地节约会议开支。二是加大信息调研。组织文秘人员认真学习省市关于信息工作的文件精神,深入挖掘信息工作规律,及时转变文秘人员思维方式,不断提升政务信息编报水平。2015年获评安庆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集体。三是深化政务公开。按照政务公开“标准化提升年”活动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政府网站建设工作自查自纠,及时关停网站21家,整改网站37家,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目录,规范信息发布内容,全面提升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2015年首次被省政府办公厅授予全省政府网站工作先进单位。
之四:文明篇——营造整洁有序工作环境
为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工作环境,便于群众办事,今年以来,办公室累计投入10多万元对政府大院内的道路进行了平整,同时将关口前移,保安靠前值守,强化日常车辆停放。严格落实“四旁三包”要求,对院内住户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毁绿种菜等行为进行了限期整改,累计补栽植株50余棵。印发《宿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及任务清单》、《宿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文明科室考评办法的通知》,将文明创建工作具体落实到科室和责任人,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真正使广大干部职工对创建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