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山中的“红军村”

“隐秘”山中的“红军村”

摘要: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途经升钟寺地区。经宣传动员,广大贫困农民踊跃报名参军,人数超过3000人。曾在该地区分散隐蔽的游击队扩编为游击大队,后又改编为红军升钟寺独立师,汇入长征队伍之中。

80年前,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四川南部县是嘉陵江战役的战场之一,在这个昔日的红军长征地中,记者日前发现一个“隐秘”在山中的“红军村”——南部县升钟镇张家嘴村。

从南部县城出发,驱车约两小时进入张家嘴村。沿途沟深林密,道路曲折。进入村口,一个“红军村”的标牌格外显眼——这是村民自己立的一块牌子。

由村口上山后再迂回下山,记者看到一排排川北民居风格的房屋。在一栋刚翻新的木楼处,“张友民”故居的标牌挂在大门之上。

不过这个“故居”还住着人,就是张友民的后代。

南部县党史办资料介绍,张友民是升钟寺起义的领导人,此后是川北工农红军总指挥,这支红军队伍也是四川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

1932年11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南充中心县委和阆南县委组织领导南部县升钟寺、保城庙一带的农民,举行了一次震撼全川的武装起义。先后参加起义的农民、乡村手工业工人以及国民党士兵共约5000人。

起义之后,多路敌军围攻。张友民只得在组织安排下,分散突围。为了迷惑敌人,他把香朝自己脸上扎,变成麻脸。根据地下工作需要,他最终转移到军阀杨森部任炜章旅长的部队中,此后又策动了该部队起义,参加红军。1933年2月,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独立师,张友民任参谋长。

69岁的张子洪是张友民的孙子。在今年以前,他一直都不知道爷爷的埋葬之地。

今年初,张子洪才知道爷爷埋葬在巴中市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一位到外地的老乡说,他在烈士陵园里看到了张逸民的名字,南部人,独立师参谋长。”张子洪一听,就知道这是爷爷。因为爷爷原名张尚德,改名张友民,又名张逸民。

今年初,张子洪与村党支部书记敬正山、已退休的原县文广局副局长邱文品等一行,来到通江县王坪村的烈士陵园。

“见到那个墓碑,张子洪是老泪纵横啊。”邱文品说。

陪同张子洪一起去的,还有当地几个村民。村民们说,张家嘴村是典型的“红军村”,在革命年代付出过巨大代价。

在张子洪家里,儿子张青林从堆杂物的屋里还找到了两个红缨枪的枪尖,不过早已锈迹斑斑。他说,这是从屋后的水沟中清理出来的。而这个水沟,曾是一个假酿酒作坊的旧址。

“奶奶提过,爷爷他们经常在里面开会,一旦有人路过,他们就假装酿酒。”张子洪说,入党宣誓也经常在那里。而村口的一间私塾,也经常成为爷爷的秘密活动地点。

在升钟寺起义失败之后,国民党军对张家嘴村进行搜捕。张子洪说,奶奶先后在山上“五门洞”及庙里躲了1年半,才逃过一劫。但是村里200多间房屋被国民党军烧的一干二净,几十人被杀。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途经升钟寺地区。经宣传动员,广大贫困农民踊跃报名参军,人数超过3000人。曾在该地区分散隐蔽的游击队扩编为游击大队,后又改编为红军升钟寺独立师,汇入长征队伍之中。

张家嘴村民张加宏说,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这个村就是名副其实的红军村,我们自己要保护好。”

去年春节,这个村1社、2社在一起吃团年饭。期间,有人提出要集资保护红色遗址,大家激情很高,纷纷慷慨解囊。在外地创业的张加鹏就直接出资2.5万元。那天,两个社共同捐资了10余万元,用于修缮村口的私塾——那是张友民念书的地方,也是后来开展地下工作的秘密据点。

“这里有‘红军洞’、验枪炮的龙水潭,红军有真人真事。整个村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外界并不清楚。”敬正山说。

如今,这个村的道路已硬化成水泥路。村民们的想法是,希望这个“隐秘”山中的“红军村”让更多的人知晓。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