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

李斌: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

说家史、晒家书、写家训、谈家风、议家规,建设文明家庭、廉洁家庭、书香家庭、低碳家庭……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所强调的,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地理学上,有个标示东西南北位置的“四至点”概念。建设家庭文明,亦可有“四至”。

一曰至“理”。时代在变,情理不变。像“家和万事兴”“孝老爱亲”“克勤克俭”这样极富哲理的“老理儿”,是我们在变动不居的时代不可或缺的价值坐标。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社会观念如何多元,我们都需要协调好家庭关系、整饬好家庭生活、教育好子女后代。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国家与家庭同声相应,把传统家庭美德的“老理儿”发扬好,方能“理”至而“脉”顺,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

二曰至“善”。“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或是勤俭持家、诗礼传家,或是重诺守信、轻财尚义,或是扶老携幼、邻里互助,或是清廉简朴、公而忘私。虽然道德主张和行为规范不一样,但崇德向善是共同的主题。家庭是德行培育的第一站,重视家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注重价值观建设。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的“国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风”,涵养好淳厚正派的家风,我们才能扣好价值观养成的扣子,构筑起滋润亲情、培育灵魂的精神家园。“善”至则“魂”成,此之谓也。

三曰至“微”。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拿教育孩子来说,同样是关怀备至,是体现在日常指导和示范上,还是体现在凡事替孩子做、替孩子想上,结果大不相同。同样是处理交际难题,是告诉孩子宽以待人、友善为先,还是怂恿孩子吃了亏就“打回去”,结果差别巨大。文明风尚润物无声,细节成就完美,习惯决定未来。“微”至则“根”筑,不重视细节,就无法筑牢文明风尚的根基。

四曰至“诚”。一位作家说过: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阳光。家风建设的最大原动力,莫过于父母长辈的亲情心和责任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传承、品德养成,更多是靠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努力做一个文明建设的“主人翁”“播种者”,而不是“局外人”“坐等者”,方能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自然界把大气从高气压处向低气压处的移动定义为风,美好道德观念从父母长辈往下一代的渲染和传递,正是家风的首要含义。“诚”至则“风”成,真切诚恳的态度绝不能少。

古人说,“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文明风尚同样如此。越是深入其中,越能品味到其中奥妙,也越能受益不断。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建设家庭文明,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定能雨润世人、泽被万家。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