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待(3)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期待(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评述

重任面前当仁不让,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风范。

“在中国长期执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视党内突出问题,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彰显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

凌冬已至,前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观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时常会有一些党员整齐地站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对着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西柏坡,习近平总书记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他想得最多的就是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两个务必’,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我们对‘两个务必’坚持和弘扬得怎么样?”“今天如何结合新的形势弘扬?”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问题,而在他内心深处早已有了答案。

时间回溯到1975年,22岁的习近平就要离开插队7年的梁家河了。那天,全村人排起长队为他送行,老乡们还送给他一个镜框,上面镶着八个字:“贫下中农的好书记”。

光阴荏苒,初心不忘。

从对“温水煮青蛙”的忧思到对“历史终结论”的诘问,从对焦裕禄的深情讲述到对“七个有之”的猛击一掌,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雄心到“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长期执政,摆上重要位置。

加强农村社区基层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扶贫一线……400多万党组织正在成为400多万个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8800多万党员正在成为8800多万干事创业的先锋模范,密切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着党执政大厦的根基。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上率下正风肃纪,严字当头敢管善治,彰显顽强的意志品质。

“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下来要及时腾退办公用房;不能超标准配备车辆、超规格乘坐交通工具,外出要轻车简从,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办公用房、住房、用车、交通、工作人员配备、休假休息等待遇进一步作出规定。这也是对4年前出台的中央八项规定的拓展和深化。

越己者,恒越。

从中央八项规定切入,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纵深推进。

严字当头,譬如刮骨疗毒。

4年多来,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200多名中管领导干部因腐败问题被审查,100多万人因违纪违规受到组织处理,约20万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

在“打虎”“拍蝇”“猎狐”的同时,中央用巡视派驻、机制创新、法规建设,构筑起一道道制度的“防火墙”;用科学理论、优秀文化、良好家风,建立起一座座理想信念的精神家园;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力度前所未有,压力也前所未有。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斩钉截铁:“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

10余位“落马”高官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痛陈堕落轨迹;潜逃海外13年的“红通首犯”杨秀珠回国投案自首;民意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

时至今日,反腐深得民心,党更强,国愈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凝聚起奋进的动力

习近平:“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风雨无阻,勇往直前。”

梦想与改革,总如影随形。

安徽小岗村,“大包干”的发源地,中国改革的起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