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向好 京津冀无全年达标城市

环保部:全国空气质量总体向好 京津冀无全年达标城市

摘要:作为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另一重要举措,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联防联控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刘炳江透露,更多京津冀周边传输通道城市将会实行统一预警标准。“从实践来说,每次污染发生时,不止2+18个城市发生污染。如果同一气象条件下都发生污染,同一问题要用同样的‘药剂’,我们认为2+18个城市联防已经到扩大的时候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刚刚过去的2016年,重污染天气频繁袭来,环保部屡次被公众“点名”。十面霾伏,自强不吸,治理雾霾等风来,关于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的种种吐槽,印证了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忧和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满。

昨天,环保部召开例行发布会,报数据、亮举措,力证《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来的治理成效,同时对2017年任务攻坚期的治理措施进行再谋划。治霾行动该从何处下手?《大气十条》的治霾目标,今年究竟能否实现?

环保部昨天公布第四份年度空气质量红黑榜,在2013年第一批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河北包揽了空气质量最差的第一到第六名,衡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均已四年上榜。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坦言,从总体数据来看,全国和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都总体向好,以PM2.5浓度为例,去年京津冀2016年年均浓度相比13年已经下降33%,但目前该区域内仍然没能有一个全年达标的城市出现。尤其是采暖季污染屡屡爆表,把前期改善成效抵消“一半”。2016年,京津冀区域11月15日-12月31日的冬季供暖期间,PM2.5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是非采暖期浓度的2.4倍。北京、河北、河南、山东优良天数比例不到百分之六十,区域六项污染物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大气十条》考核目标要求,今年是各重点区域治“霾”考核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坦言,从目前来看,这个改善率目标可以达成,但对北京要求的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的目标,目前来看完成仍有难度。包括前期难以有效管控的燃煤散烧以及小散乱污企业群偷排问题在内的几个治污难点,今年必须破解。清洁采暖有一总体方案,工作层面已经开始对接。在传输通道上多个城市都有任务,今年清洁煤替代力度会非常大,冬季采暖排放的污染物尽可能少增长一点。一些小企业要么没有治理设施,要么设施都该淘汰的技术还在用,今年会有专项治理,这些企业今年一定大规模整治。

对于争议始终较大的机动车污染治理问题,刘炳江坚持高排放车已经在不少城市污染中占比很高,精准治理必须加大对此类污染源的治理。而对于国三排放标准以上的机动车,如果加了“问题”油品,造成污染可能一样突出。此前,环保部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河北保定千余座加油站柴油质量进行暗查发现,半数民营加油站含硫量超标严重。

如何确保油品不拖污染治理后腿,刘炳江承诺,环保部将采取专项行动。现在一些地方民营加油站查出来问题严重,河南去年打掉10000多家劣质油品站,河北很多站点油含硫量超上百倍,其他挥发性有机物超标厉害。今年对高排放车要严查,对油品要有专项行动,对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油品专项打击。

针对近期引发热议的“气象局停报霾预警”消息,环保部正面回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现有预警会商机制,做到准确有效预报重污染天气。

环保部监测司司长吴季友承认,此前由于气象和环保部门在评价指标体系、分级标准和发布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两部门发布的信息有时候存在不一致,经常出现一个预报重污染红色预警,另一方却发布“霾”橙色预警。环保部和气象部门正在进行研究,协商出台更完善机制,把重污染的预警、分级、发布能够做的更完善、更有效,让公众和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应对。

作为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另一重要举措,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联防联控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刘炳江透露,更多京津冀周边传输通道城市将会实行统一预警标准。“从实践来说,每次污染发生时,不止2+18个城市发生污染。如果同一气象条件下都发生污染,同一问题要用同样的‘药剂’,我们认为2+18个城市联防已经到扩大的时候了。”

不少人有疑问,按照目前发布的各地重污染应急措施,每次几乎都有数以千计的企业停产限产,未来是否还有加强措施实施的空间?

刘炳江表示,从目前来看,不少地方的应急措施仍有针对性不强,难以落实的情况,今年环保部会对各地应急预案内容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应急减排措施有量,更有效。“衡量减排的效果不是停产企业的数量,而是减少了多少污染物。有的地方说红色预警期间停产了几千家企业,量很大,很吓人。但从我们对各地红色预警期间用电量的调度来看,下降幅度一般不超过20%。表面上说停了几千家,但没完全起到相应的污染减排效果。总体而言,第一要看实际的污染减排效果,不要光看停产的数量。第二现在有关行业应该科学地调度生产,实行精细化减排,措施要可核查、可定量。”(记者 杜希萌)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