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红向“治霾·京津冀在行动”采访团介绍该市关于大气污染、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情况。
长城网1月21日讯(记者 贺宏伟 王棋 高琳哲)2017年是完成大气十条第一阶段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年。1月21日下午,石家庄市政府副市长蒋文红在向“治霾·京津冀在行动”采访团介绍该市关于大气污染、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情况时说,“当前,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已经到了壮士断腕、重拳出击的攻坚阶段。”
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石家庄市PM 2.5浓度较2013年分别下降19.5%、42.2%。2016年前9个月,该市空气质量呈现好转态势,PM 2.5浓度同比下降13.6%,综合指数下降7.2%。但是,进入9月中下旬以后,连续遭遇重污染天气,让该市相继出现了10次共55天的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气过程,直接拉低了空气质量改善水平。
大气污染加重,原因在哪?
分析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的原因,蒋文红说,受产业能源结构偏重、城市空间狭小等方面影响,石家庄污染物的排放量实际已超过了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已比较脆弱。“虽然近年来我市在化解过剩产能、深化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方面采取了‘关、停、转、迁’等措施,但产业、能源结构偏重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推动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环境容量短缺与产业、能源结构性污染之间的矛盾仍需要一个长期渐进显效的过程。”
同时成为石家庄冬季空气污染加重重要原因的,还有较重的农村燃煤污染。蒋文红告诉记者,该市农村地区还有125万户采用散煤取暖,采暖季耗煤量约400万吨左右,且多为无序低空排放。“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清洁燃料替代工作,目前市内主城区天然气替代使用率已达57%,主城区外洁净型煤替代工作正在推进,但总体任务仍然很重。”
据介绍,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呈“避风港”式地形,属于典型的“涡风区”,污染物不易扩散,是全国“焚风效应”最严重、“热岛效应”最明显的城市之一。2016年9月下旬以来,该市平均风速仅1.4m/s,比2015年同期偏小0.3m/s,大气水平扩散能力为近五年来最差。入冬以来几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气象条件逆温、静稳、高湿,大气边界层高度仅200米左右,相对湿度有时却达到90%,加剧了颗粒物的呼吸增长和二次转化。受偏南气流影响,污染物自南向北扩散和积累,再加上自身叠加的污染排放,造成大气环境质量污染严重的局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