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虹:用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2)

段虹:用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2)

(二)

需要注意的是,在技术浪潮风起云涌的新形势下,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真正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还可借助数字化技术的支撑作用。当前,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撑。大数据分析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信息统计功能为精准扶贫的实现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较为完善的科学技术支持。具体来说,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主要体现在扶贫目标的精确设定、扶贫对象的准确定位以及扶贫成果评估的具体化等三个方面。

其一,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扶贫目标的精确设定。这些年来,为了啃下“硬骨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意味着更多真金白银将投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具体操作中,项目怎么定,才够科学;资金如何用,方为合理;工作怎么做,才更有效。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用更为科学的方式来破解。其中,大数据分析处理的信息量巨大,处理速度也成倍的增加,对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资源分配状况可进行精确的评估,这样一种信息管控方式能够界定出“扶贫工作应着力哪些社会问题”以及“选择何种扶贫方式最为适合”等关键目标,进而实现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一步看,依托大数据技术,对扶贫数据进行实时观测、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既能找准脱贫的主体、重点和关键,也能确保扶贫项目科学合理、精准到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把宝贵资源精准投放到真正的贫困户身上。

其二,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扶贫对象的准确定位。由于贫困具有多维度、复杂性、动态性的特点,究竟谁是贫困户,辨识起来难度很大、费时费力。通过大数据的方式,使扶贫对象的个人信息能够全面地呈现出来,同时构建大数据扶贫系统和服务平台,打破地区、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让分散在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碎片化信息“牵手”、联网,实施数据对比分析与综合评估,这样不仅能够准确界定出符合救助标准的贫困人口数量、分布地区等宏观信息,而且能够显示出扶贫对象的家庭状况、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具体的人口学特征,有助于对扶贫对象的范围进行正确的界定,并对扶贫范围内的对象进行准确的需求评估,保证扶贫措施能够精准到户。此外,还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失误,把真正贫困的筛选出来。

其三,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成果评估的具体化。实践是检验的标尺。如何评估精准扶贫的成效,这需要将评估具体化为各类指标。比如,通过扶贫工作,某地贫困人口数量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的下降率,贫困人口所获得的社会服务的类型统计等。大数据分析能够保证这些信息的获得真实、准确、及时,以确保每一阶段扶贫工作的得失能够被有效分析,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工作重点以及资金投入等具体内容。此外,依托大数据,还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信息服务,以便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因人而异发展产业、对接帮扶,确保脱贫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