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职业教育,合力培养“新农民”

依托职业教育,合力培养“新农民”

一年之计在于春,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正发生着一幕幕热火朝天的春耕景象:推进优、绿、新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新业态形成的“拖拉机”在轰隆作响;着力于将脱贫种子洒在每一个角落的“播种机”在高效作业……这些驰骋在田间地头,能让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农业机械离不开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来操作。对此,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再次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支撑力,推动转型发展,调整办学方向,为培养“新农民”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撑。

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农民”的培养,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必扶智”到2017中央一号文件直接强调培养乡村工匠,多项方针政策为农村人才培养确立了战略方向。作为紧跟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同步产业发展与产能输出的职业院校面对落实“新农民”培养的责任义不容辞。只有切合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实际,依托“接地气”的职业教育,系统构建“新农民”储备机制与资金激励机制,借助社会力量,才能合力培养出真正带动农村发展的“立地式”农村人才。

面对新业态,职业教育要敢于“开荒”,勤于“深耕”。中国农业正在大力提升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新园以及田园综合体,拓展休闲农业从而实现农业全产业升级。这对能服务于农村的综合性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农业类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大体上分为三类:农业种植、农业养殖和农业装备。这种专业分类条块分割,不利于无缝对接产业需求。因此,职业教育要敢于开设适应农业新业态的新专业,设置特色专业群,建立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成为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现代农业人才的摇篮。同时,将原有的农业优势专业做精做强,培养有专门农业技术和经营能力的职业农民,深耕出一片可作为典型和示范的农业生产人才培养“样板田”。

面对新形势,政府要及时“播种”,精准“施肥”。有针对性地完善各项政策法规,激发各方面的活力。在教育领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民需要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政府可以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当引入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普及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播下兴趣的种子,引导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后报考相应的职业教育专业。在资金领域,以政府为主导,配合地方财政计划,为农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支撑,信息化系统构建、在校生奖助学金等方面提供精准的资金支持。

面对新环境,社会力量要精心“护苗”,时常“灌溉”。农业职业教育直接对接农业市场的需求,不仅为传统的农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电商更是为从职业院校出来的“新农民”提供了新的择业机遇。但无论选择就业还是创业,都离不开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力量的帮扶与社会资本的反哺。通过社会力量的示范、指引和辅助,让新农民这颗稚嫩“禾苗”在新农村的“稻田”里茁壮成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借着职业教育转型的春风和政府、社会力量的及时雨,合力培养新农民,打造出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人才队伍,为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夯实人力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人防办)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