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党内政治文化自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就客观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地制宜地孕育形成了各个时期的党内政治文化,如长征文化、边区文化、土改文化、抗战文化等等,从党的领袖到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当时党内政治文化的优秀代表作品,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和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白毛女》等代表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反映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境界,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代表了当时中国进步方向的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五四运动,正是在五四运动的先进文化大潮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两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并非历史的巧合,而是先进文化孕育先进政党、先进政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必然结果。
延安整风运动涤荡了过去历史环境中滋长的党内不良文化,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进行了文化铺垫,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前进提供了成功典范。主观主义的学风、宗派主义的党风、党八股的文风存在的真实根源,无不是腐朽文化的遗毒。因此,更进一步说,延安整风的实质是在党内对腐朽落后文化的一次全面整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23年后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一次扬弃和升华。体现延安整风成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4处专题论述和肯定了文化及文化工作者的作用、地位和价值。由此可见,早在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在政党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就有了较高的认识。延安整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里程碑。
真理标准大讨论激活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前后,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带头宣传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开始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规模巨大的拨乱反正工作。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理论动态》首先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开展,为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文化上的准备。
改革开放使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焕发生机。1980年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通过:反对思想僵化,反对一切从本本出发,以及反对一些错误观点和错误思潮,对巩固保障党内先进文化生发意义重大。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做到:明确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的总任务,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明确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十个明确”规定了党内先进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均以彰显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为先导。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新高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披荆斩棘、励精图治,以作风建设为开局,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着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使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不断拓展升华,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不断厚培。回顾这几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抓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共产党培育建设先进党内文化交出了圆满答卷,也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做出了重大创新与发展。一是管好“关键少数”。用八项规定打造合格的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解决党内腐败问题。二是清理腐败。“打虎拍蝇”反“四风”,肃清腐败存量遏制增量,重塑清正党风。三是重拾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带头参加河北省委、兰考县委民主生活会,为更好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创造了“四个前所未有”,即从总书记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下一级党委班子民主生活会,这一行为前所未有;用四个半天时间进行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样力度前所未有;民主生活会上相互批评的意见公之于众,这种方式前所未有;会议在全党上下产生的极大示范效应,这样的成果前所未有。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坐标。不少老同志认为,民主生活会再现了延安时期党内生活的本真,是对延安精神的真正回归。四是织密制度笼子。修订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55部党内法规,迈开制度治党的坚实步伐。五是汇聚最大共识。习近平总书记用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向党内外国内外敞开胸怀,求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