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俊:用工匠精神打造民法典

刘武俊:用工匠精神打造民法典

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听取了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根据计划,全部民法典的编纂工作预计将于2020年完成。民法总则呼之欲出,我国将开启“民法典时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民法典编纂将分“两步走”:第一步是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民法总则),争取提请本次人代会审议通过;第二步是编纂民法典各分编,争取于2020年3月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民法总则在民法典中具有统率性、纲领性作用。2016年6月27日,备受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6月、10月、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会后都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将草案印送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还将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法学教学科研机构等征求意见。现在,民法总则草案正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切实担当起编纂民法典的历史使命,必须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弘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反复打磨民法总则草案、民法典草案,努力编纂出一部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经典民法典。

所谓工匠精神本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不仅仅适用于制造业和技术领域,也完全可以适用于立法领域。法律是立法机关提供的公共产品,编纂民法典有必要弘扬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民法总则草案去年就曾3次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民法是民事版的权利宣言。一个人从摇篮到墓地,都离不开民法的保护。民法典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制定了民法通则、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民事法律。近年来,法学界和社会各方面对编纂民法典的呼声高涨,编纂民法典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主客观条件。编纂民法典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

编纂民法典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立法工程,需要参与编纂的立法者培养一种“雕刻法律”的良好心态,进行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精雕细刻。作为一种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制度设计,法律其实是一种“内在的、默默起作用的力量”。雕刻法律的工匠理念与法律内敛保守的品性是匹配和吻合的。法典草案从其诞生之初起就是一个尚待完成的作品、一座尚待完善具有无限可塑性的雕塑。法律永远不会是尽善尽美的,因而法律的雕刻也是一个类似于算术对圆周率的求值一样没有止境的精益求精的过程。时至今日,民法典的科学化程度,依然是衡量现代国家法治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迫切需要一部成熟科学的民法典。期待中国特色的民法典早日编纂完成。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