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立家:思政工作要回应时代关切

竹立家:思政工作要回应时代关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新阶段,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价值、关键议题和面临的现实问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在这种状况下,要应对“改革与发展”的复杂局面,破解“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难题,形成全社会高度一致的价值共识、改革共识、发展共识,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和“发展是人民共享的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仰”,切实有效的“思政工作”对推进和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思政工作要适应当代文明转型要求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语境来看,中国人的当代叙事非常精彩。通过近40年的努力,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的历史时期,无论人们愿意不愿意,中国作为当代世界的核心国家,正在成为“世界新秩序”和“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塑造者,成为人类摆脱当代“文明困境”的重要推动者。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以科技进步为基本推动力,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当代世界发展进入快车道,“文明转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趋势。世界利益格局的分化、重构、重组出现日新月异、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变化,“中国融入世界”和“世界融入中国”的双向交流、渗透、切入、流播速度也在加快。可以说,全球化和信息化所带来的一个重要事实是, 中国作为一个1 3 亿人口的大国的“现代性介入”,不但改变了我们自己,也在改变着世界,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

毋庸置疑,全球化信息化所带来的不同文明之间的物流、人员流动、信息流的相互流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了已有的世界图景,“地球村”的概念日渐清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德式命题”具有了紧迫的现实意义,人们再也不可能抱着“犬儒主义”心态独善其身,人类事务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化趋势,文明的“话语权”之争会日益激烈,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日渐式微,随着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的繁荣昌盛,所谓“意识形态终结”的神话不攻自破。过去30多年来在“新自由主义”倡导下的世界秩序,由于不公正、不平等和财富高度集中的加剧,在最近一段时间正在陷入破败、衰退、力不从心的境况之中,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和“不信任”正在成为全球性现象。

这就是说,在按照新自由主义价值所塑造的一个“不公正的世界”上,人类“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精神世界的空虚”相携而来这一相映成趣的事实,使当代人类深深地陷入“文明的困境”之中。消费主义、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流行不仅在销蚀人类理性,而且也在蚕食人类的心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正在把人类带入一个“价值空白地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使人类文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也使这个世界处于越来越大的动荡不安、前景难料之中。就当今世界的发展态势来看,资本主义价值所主导的世界体系,正在把人类文明导向“死胡同”,文明处于艰难的抉择之中。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及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迅速崛起,为人类文明前景提供了理念、制度、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选择,极大地强化了社会主义理念在当代文明中的地位,增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在当前人类文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段,思政工作要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讲好中国故事”,而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性特征,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同和支持中国为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和谐、和平的“新世界”所做出的努力。同时,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思政工作也必须注重“话语方式”的研究,要用世界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发声,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还要重视人类文明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研究。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从根本上体现和反映了人类的“共同价值” , 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人类的“共同价值”融为一体,才能使“中国表述”具有世界意义,也才能真正确立中国在引领人类文明未来方向上的“话语权”。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