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尤须继承五四精神

青年学者尤须继承五四精神

摘要:青年学者要充分发挥作为年轻人的优点,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态度和“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精神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实现理论和学术的创新,为打造“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添砖加瓦,为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接续奋斗。今天,新一代的青年学者正在成为文化薪火相传的传灯人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是新时期青年学者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尤须努力。

首先,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职业理想。爱国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干好工作就是和平时期爱国精神最好的体现。对于青年学者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职业理想。这是国家和人民对我们提出的根本要求。当今时代,可供研究的问题层出不穷,可供选择的研究视角多元呈现,可供运用的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更是空前丰富,青年学者对这些新事物、新问题、新方法往往接受较快,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新的创造不断积累。这些方面体现出了新时期青年学者的优长,但在涉及为谁做学问的立场问题上,则还有值得加强之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实际上谈的就是学者的立场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自己的立场,当时的青年学者钱学森、华罗庚等才会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奉献一生。

继承和发扬爱国精神,要求今天的青年学者站稳人民立场、关注人民需求、不断总结和探索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学者,成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用的人才,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代青年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志当存高远’。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将为人民做学问贯穿到我们的研究当中,就能够从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汲取营养,推进国家所需要的科技创新,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从而真正意义上得到人民的认同,成为人民尊重和喜爱的学者。

其次,树立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是对真理的不懈探索和追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的体现。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正是青年学者尤其需要的研究态度。当前学术界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无大师”,学者们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仍有距离。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青年学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展研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同时,也要求广大青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更要不怕困难、攻坚克难,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对于某些心浮气躁的治学态度,习近平总书记还谆谆告诫:“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因此,继承好求真务实的五四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开展研究,正是青年学者成才的正途,其他试图投机取巧的行径注定不能做出真学问、大学问。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