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的名义》中探究“两学一做”的要义

在《人民的名义》中探究“两学一做”的要义

核心提示:领导干部作为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是落实“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灯塔”和“风向标”,抓好“关键少数”就是抓住了“两学一做”的“牛鼻子”。近期,一部反腐新剧《人民的名义》火爆荧屏,掀起了全民追剧高潮。

“抓住‘关键少数’,抓实基层支部,保证广大党员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落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领导干部作为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是落实“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灯塔”和“风向标”,抓好“关键少数”就是抓住了“两学一做”的“牛鼻子”。近期,一部反腐新剧《人民的名义》火爆荧屏,掀起了全民追剧高潮。剧中除了跌宕的剧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一个个“关键少数”的“倒台”,拷问着党员干部的党心初心,更回应着群众反腐的民心诉求,发人深思、震撼心灵,不禁让人在这些“关键少数”的宦海沉浮中,思考党员干部的“真标准”,探究“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真意思”。

常思初心牢不牢,做信念坚定的干部。赵德汉,国家某部委处长,“小官巨贪”的典型代表。他长相憨厚、衣着朴素,常以“农民的儿子”自居,上班自行车、住房简陋破、吃饭炸酱面,每月给农村的老母亲生活费仅有300元,看似是一名忠厚老实的清官,却在欲望的诱惑下,贪污赃款达2.3亿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数额,俨然已将为官的底线抛在了脑后,在权力的“兴奋剂”下丢了“根”、迷了“魂”,忘记了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忘记了为官从政的初衷初心,忘记了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常学常做常行的过程中,治疗党员干部权力面前的“健忘症”,淬炼党员本色、提升党性修养、坚定党的信仰,用党员干部的“不忘初心”为自己代言。

常思忠心诚不诚,做忠肝利胆的干部。高育良,汉东省省委副书记兼zd委书记,是典型对党不忠,搞“两面派”的代表。他貌似正直,钱财不收、是非分明,但在背后却欺瞒组织,被美色诱惑抛弃妻女,甚至充当了副国级人物赵立春及其儿子赵瑞龙疯狂敛财聚利的权利工具,最终被中纪委巡视组带走。今天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政治野心鼓荡、个人私欲膨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干事不为党为己,不为公为私,做起了“两面人”、搞起了“两面派”。“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就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念,抵住各种诱惑,经住各种考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肃清党内的“阴阳人”。

常思真心实不实,做矢志不渝的干部。祈同伟,汉东省公安厅厅长,典型的附炎趋势、见风使舵型干部。大学期间,他看中了梁璐父亲手中权利,便对本不倾心的梁璐展开疯狂追求,曾跪地表白,轰动全校;任公安厅某处处长时,陪同时任市委书记的赵立春回家祭祖,众目睽睽跪拜“哭坟”,声泪俱下、表情“痛苦”,引人唏嘘;官至公安厅长仍不改“本色”,在得知新任市委书记与陈岩石关系非同一般的消息后,甘拜陈老庭下,当起了花园里的挖土工人,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勾结情妇陷害他人,等等,最终以自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我们常说,党员干部应是正义的化身,不正己难正人。铲除现实中的“祈同伟们”,就应利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刚正不阿、处事公正,做到利不能诱、邪不能干、心能昭明月,以铁的意志、铁的手段、扶正祛邪、恪守原则,昭示共产党人的“底色”与“本色”。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