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思想库作用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

发挥思想库作用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

记者:作为知名经济学家,您能否以经济学学科现状为例,分析当前学科建设特别是应用型学科建设和智库功能发挥之间存在的龃龉?对研究机构而言,产生学术成果和发挥思想库功能二者之间怎样实现有效对接?

蔡昉:经济学传统上就是“经世济民”之学,因此也是履行智库功能最为典型的学科之一。然而,从目前经济学学科发展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与智库功能存在着龃龉。西方经济学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术领地,人为建起技术的“篱笆”,通过不断提高数学化程度,使经济学最终演变为一堆抽象的数学公式。国内也有这样的趋势。曾有大学经济学老师对学生宣扬,他的文章都发表于国外刊物,具有纯粹的学术性。自得之情溢于言表。那么我要问,研究经济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在“空中楼阁”中自我欣赏,还是要助益于我们的民族、国家和人民?在我看来,再精美的理论模型、再复杂的计量模型、再浩渺的数据统计,都不能代替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讨,都不能偏离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伟目标。

学科建设要更好地与智库功能进行对接,就要见物也见人。特别是经济学等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如果不以“人”为中心,不着眼于就业、社保、医疗、保险、脱贫等现实问题,就会变成“精英的游戏”。要见森林也见树木。大数据为学术观点构建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要关注一个个数据背后的千千万万活生生的人,要立足中国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倾听个体的诉求和期盼,并将其纳入学术思考,不断充实学科发展的鲜活素材。中央高度重视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的一门学科,值得经济学界高度重视。

我还想特别强调一点,智库功能的发挥不能靠拍脑袋想点子,更不能为博眼球故作惊人语,而忽视科学方法论指导下的调查研究和现有的理论框架。要在由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与理论框架的比对中,对二者的正确性分别进行检视,不断完善调研方法和理论框架,实现学科建设和智库功能的良性互动。

记者:2015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综合性高端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中国社科院以强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高起点推进智库建设,初步构建起院、所、专业化智库三个层次的智库研究格局,社科院整体作为综合性智库与另外两家专业性智库进入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行列。请问,向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知名智库”的目标迈进,中国社科院已经和将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蔡昉:《意见》对中国社科院智库建设寄予厚望,对未来发展提出明确目标要求,我们感到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近年来,中国社科院牢牢把握智库研究的主攻方向,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坚持党组(党委)领导下的智库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有利于智库研究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成果导向、应用导向,推出高质量智库成果。特别是在智库建设实践中,我们积极推动相应学科找准定位,将其与智库功能相对应,把学科优势转化为智库能力。我们利用与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广泛联系的对外学术交流优势,推动实现智库海外落地,已建或在建的有中白发展分析中心、匈牙利中国-中东欧研究院、内罗毕中国研究中心和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等,这些海外智库机构有效拓展了我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努力拓展智库功能和服务领域。新时期,为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国社科院成立了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信息情报研究院等4大院。目前,已建成的19个专业智库,涵盖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研究类智库、经济和生态文明研究类智库、社会文化发展研究类智库、国际问题研究类智库、边疆研究类智库等5大类,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党建等领域全覆盖。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布局完整的优势,改变学科各自为政的状况,推动各学科实现交叉集成,形成综合优势,在此基础上推出更高层次、更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这是我们未来谋划的重点。

(记者 贾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