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敏:高考作文当引领阅读

唐晓敏:高考作文当引领阅读

今年高考,语文浙江卷、山东卷的作文试题和北京卷的小作文及阅读试题分别取材于《光明日报》刊发的作品。其中,评论《温暖的书店是“城市之光”》成为山东卷的作文试题材料,散文《根河之恋》成为北京卷小作文题的材料。这两篇作品,都与读书有关。此外,北京卷小作文的另一道题——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考察的是名著的阅读,更与读书密切相关。这几份试卷的命题思路,值得肯定。

高考作文命题除具有评定与选拔的功能,还具有引导功能,通常表现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仅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不够的。学生需要关注社会问题,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做题”上,并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读书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因此,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充分起到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就语文学习而言,仅仅学习课本中有限的文章远远不够。著名作家叶圣陶早就讲过,课本选的文章不过是一些例子。语文学习当然不能只学这些例子,而必须大量阅读。教育学中常常讲到“情感教育”,但很少说清怎样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真正的情感教育是接受人类高尚的情感,将这些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这肯定要依赖阅读达成。

大量阅读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是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精神世界的,学生的写作应该反映自己的成长经历,描绘自己心中日益扩大的、新奇的世界。而写作的过程又是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与古今杰出人物对话的过程,也就是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扩大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应该主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历史、哲学,而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阅读时的独特感受与思考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说得饱含意蕴。

读书让人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让人懂得世界与人类的真善美,让人获得精神的自由。同时,读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法国学者拉孔布、维斯曼在《语文的未来——对古典研习的再思考》中指出:“一个新的历史情形对我们而言首先就像一篇待解读的文本。”“世界与一篇文本全无二致,它们都是表达意愿与语法规则及类型的结合,需要经过繁复的程序进行重构。世界有待于我们去阅读,而读者正是通过阅读世界逐步建构自身的。”这就是说,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知识以及一般意义上的获得智慧,阅读本身就是解构世界的预演。书是阅读的对象,人们通过读书而获得阅读的能力。“世界”也是阅读的对象,需要人们去阅读它、理解它、把握它。人通过读书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包括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判断与欣赏的能力,由此也获得了“阅读世界”的能力。

高考作文命题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读书风尚。近年来,中央一直倡导全民阅读。高考作文命题取材名著,会有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名著。很多家长为了了解孩子阅读名著的情况,自己也会阅读名著,与孩子交流阅读体会和看法,由此在家庭中形成阅读氛围。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藏书、有交流,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和讨论名著,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整个社会就离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不远了。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