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家乡题写了哪些“金字招牌”?

毛泽东为家乡题写了哪些“金字招牌”?

摘要:毛泽东的题字,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具有极大的政治、人文与历史价值,被民间戏称为“金字招牌”。他的每一幅墨宝,都有着特殊意义,连接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毛泽东同志在挥笔题字。

本文转载自《湖南日报》。

2016年8月15日,是毛主席题写报头的《湖南日报》创刊67周年报庆日,同时也是脱胎于毛主席所题名《新湖南报》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新湖南”上线一周年纪念日。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同时还是一名杰出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独创出淋漓奔放、纵横驰骋、笔墨潇洒的“毛体”。从1915年夏在《明耻篇》封面上题词自励,到1974年春为广西大藤峡题字,一生题词超400幅,内容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领域。毛泽东的题字,因其特殊的身份而具有极大的政治、人文与历史价值,被民间戏称为“金字招牌”。他的每一幅墨宝,都有着特殊意义,连接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为您盘点毛泽东在湖南的题字,一起来了解这些“金字招牌”背后的故事。

3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在党的新闻史上留佳话

《湖南日报》是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它的前身《新湖南报》,创刊于1949年8月15日。

当年,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履新后,委托朱思九、张式军着手筹建湖南日报,朱张二人赴京找到毛泽东秘书胡乔木,请毛主席为即将创刊的“湖南日报”题写报头。毛泽东听说家乡要出报,十分高兴,于是泼墨挥毫,写下“新湖南报”四个字。

毛泽东第二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是1960年3月,当时毛泽东在南方考察,坐专列从广州到了长沙。在接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时,毛泽东说他嫌自己原来题写的那幅报头显得呆板,拟重写一幅。并当即挥笔题写了第二幅《新湖南报》报头,于1960年3月19日启用。

1964年7月29日,毛泽东提议把《新湖南报》改为《湖南日报》,并第三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从1964年10月1日起,《新湖南报》正式启用《湖南日报》新报名,一直沿用至今。

毛主席三次为《湖南日报》题写报头,在党的新闻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移动互联网时代,湖南日报以创新的姿态大步进军新媒体舆论场。2015年8月15日,定位为“主流新媒体、移动新门户”的“新湖南客户端”应运而生。其中“新湖南”三字,即采用当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新湖南报”中的三个字。这个有着深厚历史传承的新媒体产品,一经发布便迅速成长为中共湖南省委在新媒体时代的核心媒体,目前下载量突破1200万。同时,“新湖南”也是全国新闻客户端中唯一源自毛泽东题字的新闻客户端。

●为母校“第一师范”题写校名,留下著名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八年之久,对于这所母校,毛泽东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不仅将两本亲笔签名的第一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赠给母校图书馆,而且给母校的书面、口头指示达11次之多。

他一再强调“一师是个好学校”,“一师是一个可资纪念的学校”,于1950年为母校题写著名的校训“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并对老师们提出:“加紧学习,参加人民的革命事业”;对校友们提出:“努力进修,为人民的文教工作服务”;对同学们提出:“好好学习,锻炼身体,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建设人才。”这些指示不仅是毛泽东对母校的亲切关怀,而且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拒绝“湖南大学”改名“毛泽东大学”,但题写校名予以鼓励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校长,李达为湖南大学留下的最宝贵的有形资产之一,应该要算他请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湖南大学”校名了。国内许多高校校名都用的是毛体字,但不少是从主席的手迹中拼装组合而成,只有湖大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享有主席亲笔题写校名的殊荣。

关于这段史实,当时的亲历者李传秾校友曾回忆: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湖大的第一届学生会主席,他曾大胆向李达校长提议将“湖南大学”改名为“毛泽东大学”,并以国立湖南大学学生会的名义将建议写入一封未封口的信里托李达转交毛主席。校长李达非常开明,在一次与毛泽东吃饭时将这封信交给了他。毛泽东看了后,笑着说:“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不得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那能给湖南大学题个校名吗?”李达问。毛主席爽快地答应了。

1950年8月20日,毛泽东应李达的请求,题写了三个校名供湖大选择。1951年1月1日,学校在岳麓书院正门举行隆重的校匾升悬典礼。六十多年来,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校匾伴随着湖南大学走过了风雨征途,见证了千年学府弦歌不绝的办学历史,也见证了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至今,这一校牌仍然悬挂于学校办公楼正门,成为湖大校园一处文化地标。

●为“韶山学校”题写校名,并在此留下“听得见笑声”的合影

1952年,为了满足农民子女入学的要求,韶山决定新建一所学校。在讨论新建学校的过程中,老师们首先想到要请毛泽东题写校牌。1952年11月2日,毛宇居邀毛泽东的表兄文梅清一起,带着家乡人民的期望,兴致勃勃地从韶山赶到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们。

当毛宇居汇报家乡教育情况,说明此次来京任务后,毛泽东高兴地说:“这好哇!国家搞建设,需要各方面人才,人才从哪里来?靠发展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

毛泽东问,“写什么名称好?” “我们只办小学,就写‘湘潭县韶山小学’吧!”毛宇居说。

毛泽东放下笔说:“为什么硬要叫小学呢?学校将来发展,可以办中学、大学嘛!还是叫‘韶山学校’好。这样,不就一次写全了吗?”

毛宇居连声称好。毛泽东再次提起笔来,先写了一张行书带草的“韶山学校”,然后又写了一张正楷的,供选择。毛宇居选择了后者,小心翼翼地带回了韶山。

1959年6月26日,毛泽东回乡省亲时,特意来到韶山学校视察,和师生们一起高兴地合影留念。在被作家臧克家称为“听得见笑声”的这幅合照上,站在毛泽东左右侧的少先队员蒋含宇和彭淑清,后来竟以此照片为媒,喜结良缘。

●批示办好“湘潭大学”并题字鼓励,开玩笑称退下后要回湘潭大学当校长

1952年冬天,毛宇居到北京请主席为“韶山学校”题写校名时,毛主席曾说:“将来学校可以发展,可以办中学,也可以办大学嘛!”

“根据主席提出在家乡‘也可以办大学’的指示精神,1958年,湘潭县委组织创办了毛主席家乡的第一所大学——湘潭大学。据时任湘潭县委副书记的刘夫生回忆,湘潭大学于1958年9月开学。毛宇居老人于1958年9月9日再次赴京向毛主席汇报湘潭大学筹建情况。

毛宇居老人提出请主席题写校牌,主席说:“近年来,许多人找我写字,我都未写,我的字写得并不好,我小时候读书的那个东山学校,几次来信要我写校牌,我也未写,后来他们还给我邮来一张‘大字报’,我还是未写,假如我给你们写了,那他们不会有意见嘛!”

毛宇居老人说:“这好办,您写两张,我给您送去,两县人民都满意了嘛!”

“好办法,两全其美。”主席哈哈大笑,答应写好了以后再送来。几天后,毛主席派秘书送来一封信,内容是:

宇居兄:

遵嘱写了湘潭大学校名二纸,请转至选用为盼!另致东山学校一纸,亦烦转至。

毛泽东

九月十日

“湘潭大学”二纸,都是用大字笔写的,函件上都是一寸见方的大字,其中一张在右上角还打了一个圈,打圈的这张,被外界猜测是主席认为写得满意的一张。之后,学校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湘潭大学校庆日。

1959年,刚创办一年的湘潭大学因在资金、师资、设备方面困难重重,被迫停办。1974年11月,毛泽东在长沙接见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催办湘潭大学的恢复和建设。 在毛泽东关怀下,湘潭大学在复校伊始就直接被定位为文、理、工综合性大学,得到国家计委专项拨付建设资金,并在师资、图书方面得到了全国名校的大力支持。名为复校,实为新建,直接定位为高起点、高水平大学。

湘潭大学与毛泽东的渊源远不止于此,当年毛泽东在和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聊天时就说过:“等我到时候从主席位子上下来后,就去湘潭大学当校长。”由此可见主席对湘潭大学的深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