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些年,我们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这些伙伴关系有什么特点?
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战略布局。如果说这个布局是一座宏伟的大厦,那么构成这座大厦的骨架就是我们打造的全球伙伴关系网。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我们已经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地区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伙伴网”越来越密,实现了对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类型国家的全覆盖。
我们提倡的伙伴关系,具有几个与以往传统国际关系模式不同的鲜明特征:
一是平等性。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主从之分,而是以各国平等为原则,尊重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从根本上摒弃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的强权行径,为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注入了新动力。
二是和平性。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敌我之分,不设假想敌,也不针对第三方,致力于以共赢而非零和的理念处理国与国交往,注重寻求各国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做大合作“蛋糕”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为国际社会加强对话合作、避免冲突对抗提供了正能量。
三是包容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中国倡导的伙伴关系没有门户之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异同,追求的是共同利益,致力于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从而避免了小集团政治带来的各种封闭与排斥。
记者:随着中国日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如何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通过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王毅:随着我国国际影响不断提升和全球治理格局的深刻演变,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贡献日益受到各国重视和欢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围绕全球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作出顶层设计,明确了目标和方向。近年来,我们演绎了参与全球治理的精彩“三部曲”,越来越多的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汇聚成国际行动,显著增强了我国的议程设置权、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
第一部曲是2014年的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习近平主席主持下,会议围绕近30个领域取得100多项成果和共识,其中中方提出的倡议占到一半以上,中国的议程设置权得到明显提升。
第二部曲是去年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习近平主席引导协调各方,在创新增长、结构性改革、多边投资、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上制定出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指标体系,达成29项重要成果,中国的规则制定权得到明显增强。
第三部曲是习近平主席今年1月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重要演讲,直面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呼吁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指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这些立场主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充满不确定性和忧虑情绪的国际社会注入了来自中国的强大正能量,中国的话语权得到明显提高。
记者: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维护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
王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在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为维护国家正当合法权益开展了一系列坚决有力的斗争。我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原则,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我们有理有据地回击旨在侵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南海仲裁案,同时推动各方回到直接当事方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具体争议的正确轨道,维护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我们旗帜鲜明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抵御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扎实开展涉藏、涉疆外交,加强打击“三股势力”国际合作,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和统一。我们积极同国际社会开展反腐败追逃追赃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工作在服务国家发展和贯彻“外交为民”宗旨方面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王毅:发展是硬道理,服务发展是中国外交的硬任务。我们主动对接国内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外交部和200多个驻外使领馆的信息和人脉优势,促成一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合作,推动一些遭遇阻力的重大项目得以重新启动。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同30多个国家商签产能合作协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欧美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我们加速推进自贸区战略,同冰岛、瑞士、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签署自贸协定并正式生效,同东盟完成自贸区升级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创立地方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迄今为中西部和东北9个省区举办推介,在有关地方和各国之间架起便捷的沟通桥梁。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不变的宗旨。我国每年有1亿3千万人次出境,数百万中国公民在全球各个地方工作、生活、学习,3万多家中国企业遍布世界各地。在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关怀下,我们把人民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不断增强领保能力建设,积极打造海外民生工程。5年来成功组织9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受理各类领保救助案件近30万起,包括处理100多起中国公民在境外遭遇绑架或者袭击的重大案件。我们借力新媒体新技术,推出新版中国领事服务网、12308热线、“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等领事信息和服务平台,努力为海外同胞提供全天候、零时差、无障碍的领事服务。目前对持中国普通护照实施有条件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达64个,与中国缔结简化签证手续协议的国家达41个,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断提升,同胞们走出国门更加安全、便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