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打造“中国名片” “大国重器”助力“大国经济”

述评:打造“中国名片” “大国重器”助力“大国经济”

曾经,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低价格、低附加值”成为“中国制造”的标签。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递进和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引领新常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快,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中国经济开启了迈向更均衡发展的伟大转型。如今,在陆、海、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中国都有了与“大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重器”。

国民经济“大动脉”鼓动蓬勃力量

资料图片:“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在京津城际上线运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7年6月26日,时速可达400公里、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血统“中国制造”。在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随着我国“四纵四横”高铁干线网成型,依托高铁将形成一个又一个地区协同发展的经济圈。飞驰的列车不仅满载物流人流,也将激活沿线的物产、旅游等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中国高铁不仅为祖国的经济发展输送着养分,更是“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主力军”。印尼雅万高铁已经开工;中泰铁路有望在今年9月开工建设;5月底,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成功开通。我国还与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签署了高铁项目合作。

资料图片:中国在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说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公路无疑是经济运行的“微血管”。2016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突破13万公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十八大以来,中央累计投资农村公路建设4016亿元。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96万公里,99.99%的乡镇和99.94%的建制村通了公路,99.02%的乡镇和95.37%的建制村通了客车。纵横的铁路线和密织的公路网中,奔腾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蓬勃力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