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双向强化的关键点
坚持解放思想,为创新创业“壮底气”。当前,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关乎民生和长远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但对干部的配套激励政策没有及时跟进,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成为干部的期盼。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系统性和差异性、长期性和阶段性有机结合起来,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建立正向激励与惩处问责长效管理机制。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从实际出发,敢于为主动干事者承担责任,落实干事创业者应享有的待遇,解除干部工作中的后顾之忧,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强化激励奖励,为能干事者“戴红花”。积极研究实施分层分类针对性激励办法,重点立足不同领域、层级、年龄、专业、岗位的干部,实行差异性激励,实现公正性与差异性的有机统一。在政策制定上,杜绝把正常激励当成奖励,把择优搞成普惠,把破格变成越格,以制度规范职务晋升、保障合理福利待遇。在政策执行上,坚持干部选拔任用、职务晋升、津补贴发放等在不越规、不逾矩的前提下,向忠诚、干净、担当的激情干事者倾斜,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向效应,带动干部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
完善容错纠错,为敢担当者“撑起腰”。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关键是解决好哪些错能容、哪些不能容的问题。容错纠错就是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改革者、鼓励探索者、宽容失误者、纠正偏差者、警醒违纪者。同时,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既不能让灵活性损害“党规党纪”的原则性,也不能让原则性束缚“改革探索”的灵活性,厘清哪些错误能容、哪些不能容,这是“容错免责”正确运用的关键和基础,否则就成了免予问责的“挡箭牌”。
落实能上能下,让慵懒散者“腾位子”。落实好能上能下机制,一方面,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竞争性选拔机制,拓展干部上升渠道,大力选拔敢抓敢管、实绩突出的干部,让更多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正面引导,改变群众对干部“下必有错”的传统看法,形成“无论上下都是正常调整”的共识;要精准施策,科学研究,制订“为官不为”清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特点,结合不同层级干部岗位职责,明确“为官不为”具体情形和惩处措施,使干部能够对照清单检查和防范;要建立高效的评判体系,全面、系统、多视角强化对领导干部的动态监管,营造“干得好提拔重用、干不好退位让贤”的双向激励机制,真正建立能“上”也能“下”的长效机制,营造勇于担当、勤勉有为的良好政治生态。
(作者系陕西省纪委常委,宝鸡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