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底线思维观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稳中求进,在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开创了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底线思维,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我们应深入学习和熟练掌握这一科学的方法论,自觉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以全局视野前瞻风险、守住底线,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底线思维至关重要

所谓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这个界限,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导致难以承受的后果。所谓底线思维,就是以底线为基本导向,调控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质变与量变的原理,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结合。能否把底线思维运用于实践中,既是谋划和推动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尺。

坚持底线思维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领导干部的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党建、改革、发展、稳定等方方面面,每一项工作都是有底线的,都不能出半点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我们经常讲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人在阵地在”,这就是底线。底线破了,干再多的事情也要归零,甚至是负数。因此,部署和推动任何工作,都要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进行,都要想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有多大,坚持防患于未然,预先估计事情可能的发展前景,预先看到事情发展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防止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预先为攻坚克难、化险为夷、争取最好结果做好充分准备。

坚持底线思维是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所需。从一般规律上讲,客观形势总有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显性矛盾和隐性矛盾并存,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稳中求进”,就是运用底线思维的生动实践。从今年的特殊性上讲,我们党要召开十九大,这是全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强调底线思维,牢记“稳”就是底线,“稳”是第一位的,切实运用底线思维界定和防范风险。只有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才能遇事不慌、临危不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征途上少走“弯路”,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

坚持底线思维是干部队伍的现状所指。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底线思维观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稳中求进,在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开创了新局面。然而,也有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底线思维,缺乏预见性,常常给工作带来被动,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有的看事情只看一面、看发展只看表面,看不到背后的问题和隐忧,盲目乐观;有的对问题认识不清、对困难估计不足、对风险评估不够,粗枝大叶、心存侥幸,事到临头仓促应战、乱了手脚;有的急功近利,不计后果,奉行的是“只要现在没事,我离任后管不了那么多”,给当地发展留下“后遗症”,给下届班子留下“烂摊子”;更有极少数人,心中根本没有“底线”这个概念,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钱都敢收,什么饭都敢吃,什么地方都敢去。虽然这些问题是极个别的,但造成的影响很坏,必须下决心改正,促使领导干部增强底线意识,提高底线思维能力,既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作贡献,又确保自己不“跌跤”、健康成长。

精准找到底线

用好底线思维,找准底线是前提。作为领导干部,作一项决策,抓一项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底线在哪里、风险在哪里,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问题是正常的、哪些问题不能出,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好的结果要什么,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掌握主动。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阐述了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基本底线,体现了对事关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彰显出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和诸多挑战时的非凡战略定力和卓越政治智慧。比如,在谈到政治大局时他深刻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就要求我们未雨绸缪、加强研判,在保持大局稳定的前提下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比如,在谈到全面深化改革时他郑重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怎么改、改什么,要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这就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都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那么,如何才能找准底线呢?对领导干部来说,既要有分析、研判复杂形势的能力,也要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只有做大量调查研究,把真实情况摸清楚弄明白,经过思考、分析、综合,才能对形势作出精准判断,找到必须坚守的底线。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会做出突破底线的事,并非有意为之,而是不知道底线在哪里、边界在哪里。要么是能力不足,对形势把握不准,对问题认识不清,对风险评估不够,没有处理好亮点、成绩与安全阀、保险杠的关系;要么是作风不实,不深入基层和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尊重客观规律,凭主观臆断作决策、瞎指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明确底线过程中,来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非下一番苦功夫、硬功夫、实功夫才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