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九一八” 培养“家国情怀”

纪念“九一八” 培养“家国情怀”

摘要:培养“家国情怀”,首先要知我中华。正如爱国志士秋瑾所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心也。”只有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祖国,才会对她爱得更深。

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把纪念活动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力量,转化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正能量,转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新华网9月16日)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自编自导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突然袭击并侵占了沈阳城和东北30多座城市,3000多万东北同胞惨遭奴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武装侵华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亿万中华儿女也在这一天彻底觉醒,踏上从救亡到解放、从苦难到辉煌的曲折道路,经过14年、3500多万人牺牲的顽强抗战,最终赢得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胜利。

在今天这个国耻日里,当纪念“九一八”尖利的防空警报骤然响起之时,让我们暂且停下忙碌的脚步,在回望民族沉重历史的过程中,进一步培育自己的“家国情怀”。所谓“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培养“家国情怀”,首先要知我中华。正如爱国志士秋瑾所说:“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心也。”只有更多地了解自己的祖国,才会对她爱得更深。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全面地、辩证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既要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又要从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惨痛经历中汲取教训。

培养“家国情怀”,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家国情怀”绝不是一句口号,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必须植根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勤学苦练、爱岗敬业、恪守道德、乐于奉献,以及勇于、善于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作坚决斗争,都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当然,“家国情怀”决不是狂热狭隘的民族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们谴责侵略者的残暴,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86年过去了,但“九一八”事变国耻始终铭记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牢记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把纪念“九一八”的警报,转化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的正能量,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