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很多年的改革做成了

讲了很多年的改革做成了

深化司改

摘要:这是一场司法领域触及灵魂的革命,为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推进改革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改革者们的智慧与勇气。

图①:一位市民在杭州互联网法院体验自助诉讼服务。

人民视觉

图②:山东临沂检察官(左一)为中小学生上法制课。

人民视觉

图③:小学生参观安徽省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法治教育。

人民视觉

图④:幸福美满的一家人。

人民视觉

从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法”解为“平之如水”,到今天人们普遍把天平视为司法的象征,司法始终扮演着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角色。然而,公正的司法不会从天而降,由于各种原因,司法不公的问题依然时有发生,一些司法人员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等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司法公正与公信力,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真正对症下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不公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矢志不渝的目标。因此,不从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动真碰硬,就不能真正解决司法不公的深层次问题。

司法体制改革的大幕也由此开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3个方面,提出了18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进一步提出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6个方面111项改革部署。

司改千头万绪,只有抓住“牛鼻子”才能实现“全盘皆活”——而这个“牛鼻子”就是司法责任制改革。司法运行过程中权责是否统一,对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有决定性影响。“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将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和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4项改革作为主要内容,从而为加快构建权责明晰、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司法权力运行新机制,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奠定基础。

其中,最受人瞩目的员额制改革,又是整个司法责任制改革的基石。过去,司法系统一边面临“案多人少”的困境,一边又出现领导干部不办案、有限的政法编制不能充分投入办案一线等现象。员额制改革之后,“入额”就意味着办案,形成以办案为荣的职业精神,促使法官检察官回归办案本位;以改革确立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同时也意味着“谁办案谁负责”,放权不放任、有权不任性。

顶层设计需要基层的鲜活实践加以支撑。有的地方向科技要“司法生产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应用,创新监管方式,以建立办案流程自动监管机制,全方位跟踪、提示、预警、督促,实现案件全程可追溯、进度可视化;有的则推进组织结构创新,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扁平化管理和专业化建设相结合的司法组织结构新体系。

这是一场司法领域触及灵魂的革命,为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推进改革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改革者们的智慧与勇气。例如,作为司改中“最难啃骨头”的员额制,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均完成了首批法官检察官遴选工作,把入额比例严格控制在30%左右,为全国法院检察院作出了表率。截至今年7月,在总编制未增加的情况下,全国基层法院检察院85%以上的司法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办案力量增加20%以上,人均办案数量增长20%以上,结案率上升1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法战线坚持正确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截至今年7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的129项司改任务中,118项已出台改革意见,11项正深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司法体制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符合司法规律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