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之魂——“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柴家科

大医之魂——“白求恩式的好医生”柴家科

医者,看的是病,开的是药,救的是心。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付出真情,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已经从医40年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柴家科,精医尚德、敬畏生命,以身体力行成就赤忱初心…… 

人物小传 

柴家科,出身于山东一个农民家庭。1972年12月入伍,4年后因表现优异被保送到原第一军医大学深造。

1997年,在美国完成博士进修后的柴家科谢绝优厚待遇,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304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挑起了烧伤整形科主任的重担。

他曾70余次临危受命,参与国家、军队和地方重大突发事件救治任务,20余次担任国家重大活动烧(创)伤领域保障和随行应急专家,多次荣获国家和军队奖励,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1次。

在他担任科主任期间,科室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3次,并3次被原总后勤部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他带领的团队在严重烧伤脓毒症研究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提出的大面积烧伤综合防治方案在全国100多家医院推广使用,使严重烧伤病人脓毒症的发病率由43.9%降至26.0%,治愈率达99.8%,半数治愈面积达98.97%,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时,他还为我国烧伤医学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2017年10月26日,被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表彰为“中国烧伤医学终身成就奖”。 

秋色正浓,柴家科驱车来到离京城200多公里的河北唐县钟鸣山下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在庄严的白求恩塑像前,他的耳畔仿佛响起这位伟大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话语:“前方战士为我们打仗,我们也必须为他们打仗。我们要打的敌人就是死亡、疾病和残疾。”

2017年9月8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京举行。大会从全国医疗一线医务人员中遴选出50人,隆重授予了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柴家科便是其中一员。人们评价说,柴家科的身体力行,充分彰显了医术医德兼备的大医之魂。

不久后的10月26日,喜讯再次传来,在江苏无锡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柴家科所长被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授予“中国烧伤医学终身成就奖”。这一奖项被称为我国烧伤医学界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长期为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相关工作及本专业和本学科有着突出贡献,且在国内外有着较大学术影响力的优秀专家教授。柴家科所长以他长期在烧伤医学界的耕耘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获此殊荣,当之无愧。

仁:为生命守候

走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病房,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因烧伤而变形的痛苦面庞和一双双绝望的眼神……

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病人互相间将烧伤称作“落难”。的确,对于这些患者来说,不管因何“落难”,所遭受的身体和心灵的痛苦都是极其剧烈的。

“生命是可贵的,是有尊严的。我们要尽可能地治愈患者,让他们能够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柴家科不断提醒着自己及科室同仁。他的每一次查房,除了观测病人的恢复情况外,还要在交流中捕捉患者的情绪波动……

为了患者的康复需要,烧伤科病房常年保持36℃左右的高温,夏天则会突破40℃。即使是数九寒天,医生穿件薄衣衫入内不一会儿也会汗流浃背。热气蒸腾下,还会释放出患者结痂的难闻气味,很多去过烧伤病房的人描述:“如噩梦般恐惧!”而柴家科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已经整整35年。

烧伤整形科现任科主任申传安是柴家科的学生,他对老师由衷的敬佩:“柴主任默默耕耘、甘为人梯,他对医学事业的勤奋和执着,深深感染和带动着我们!”

2001年6月底,烧伤科收治了3名外地转院来的重症烧伤病人,烧伤面积均在95%以上,全身创面冰冷,已经出现危及生命的高钠血症和低白细胞血症等并发症。一些专家断言:“这几个病人,如能救活就是奇迹!”

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柴家科迎难而上,迅速组织医护人员成立特医组、特护组全力抢救。他每天查房4次,亲自为伤员动手术,为此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有时甚至通宵达旦。

正值盛夏,特护间温度高达45℃。高热混杂着患者结痂的气味,简直令人窒息。但是为了保持患者创面的清洁,柴家科坚持要求每天为患者换药6次以上。为了给患者覆盖创面,需要将异体皮剪成1厘米见方的碎片,像绣花一样小心翼翼地贴在创面上,一贴就是近5个小时。有时上午贴的,下午就被蹭掉或移位了,还要重新贴。与柴家科共事20年的主任医师李利根说:“就这样,经过100多个日夜的努力,硬是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这些患者的生命。

医院政委杨清仁这样评价柴家科:“他所创造出的生命奇迹,是靠他夜以继日‘守’出来的。”

勇:与死神赛跑

走进柴家科的办公室,一排排奖状奖章映入眼帘: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奖、首届“中国医师奖”……

多年来,面对烧伤医学的重重难关,柴家科披荆斩棘,带领团队对烧伤脓毒症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奠定了医院在全国乃至世界烧伤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柴家科及其团队修订了1991年由美国提出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符合东方人烧伤实际的脓毒症诊断标准,建立临床综合防治方案。国际烧伤学会前主席赫登教授评价:“该措施对于严重烧伤救治非常重要,推动了国际烧伤医学的发展!”

人们敬佩柴家科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儒雅的医者也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2014年,江苏昆山一工厂因铝镁粉尘爆炸酿成特大事故,伤亡数百人,事件震惊全国。柴家科受命带队前去救治伤员,当赶到北京南站时,发现预定的票两小时后才发车。为了早点到达,柴家科执意将车票退了,换了一趟无座的车。6个小时的路程,他们几乎是站到了苏州。到达解放军第100医院后,柴家科立即展开救治,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

在救治伤员的45天时间里,柴家科先后处理各类险情106次,累计完成手术36台次,年过六旬的他平均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8名特危重伤员,除1名死亡外,其余全部救治成功。 

岁月峥嵘,这一次已是柴家科第68次临危受命。

很多人想探寻柴家科的前行足迹,对此,他平静地回答:“为了患者的生命,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砥砺前行。”

前行,正是柴家科的生动写照!在他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随时可以携带出发的行李箱。柴家科说:“我家里也有一个同样的行李箱。烧伤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早一点赶到现场救治伤员,就能为病人早争取到多一点的生存机会。”

“柴主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这是科室年轻人对柴家科的评价。而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擎起了同样的精神火炬。

情:同患者共振

“铁汉柔情”,与柴家科共事十多年的主任医师宋慧锋这样点赞道。

2004年春节前夕,山东一对小姐妹在洗澡时,浴室热水管突然爆裂,两个孩子瞬间被烫得体无完肤,烫伤面积分别为85%和70%,病情十分危急。当地医院给出这样的判断:“治不了了,快转院吧!”

农历腊月二十九上午,求救的电话打到柴家科的办公室。此时,很多医护人员已经买好了回家的票。柴家科听闻伤情后,没有丝毫犹豫:“马上送来!”

当晚,两个昏迷不醒的孩子被转送到烧伤整形科。柴家科已经组织医护人员准备好无菌病房,做好了抢救前的准备。看着孩子的惨状,柴家科眼眶湿润,他下定决心,无论多难,都一定要把孩子救回来。艰难的抢救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3点,孩子的生命体征才逐渐趋于稳定。

为了这两个幼小的生命,春节7天长假,柴家科和科里的医护人员是在医院度过的,每天24小时轮流守护在孩子身边。他每天盯在病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每项治疗措施及时稳妥。18天之后,两个幼小的生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最终康复出院。 

像这样,因为紧急救治病人而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已经没法计算。

柴家科和他的团队总共治好了多少病人?他摇摇头:“记不清了。”但是说到没能救过来的,他一直铭记:“对于每一个逝去的患者,当时的情景甚至他们的姓名我都刻在心里。”说到这里,柴家科涌出泪水,难掩心头之痛。

“但愿人皆健,何妨医者忙”。柴家科的初心,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信念。柴家科对烧伤整形科提出的科训是“精医尚德、敬畏生命”。

治疗重度烧伤是一个昂贵而且漫长的过程,因此时常会有一些患者和家属上门求助,而柴家科办公室的门也总是为他们敞开。

烧伤整形科护士长王淑君说:“有一次,我去柴主任办公室汇报工作。在门口等候期间,碰到一对夫妇抱着孩子直接找来,我知道主任工作繁重,便告诉这对夫妇第二天有主任的专家门诊,让他们第二天去挂号看病。

夫妇俩说,家里没钱,是攒了点钱带孩子来北京找主任。这句话被里屋的柴主任听到了,招呼他们进去,仔细检查孩子,边看边问,耐心地提出了医治意见。后来,主任对我说,这一家人来趟北京不容易,早点给人家看好,他们就可以省一天的费用。” 

柴家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看病尤其是来北京求医不容易。曾经有位山西农民带着3岁孩子慕名求医,因为生活困难,不舍得住旅馆,就在孩子的病床边打地铺将就。听说了家长为救治孩子卖房子、卖耕牛的处境,柴家科马上在科室内部组织了献爱心捐款活动。

泪:慰亲人牵挂

烧伤整形科的医护人员常说:“在工作中柴主任帮助我们成长,在生活上,凡是听说是谁家父母或者孩子病了,或者爱人生小孩等等,不管多忙,柴主任都会买花篮或者水果,亲自带着支委一班人去探望,可是自己家里有人生病或者自己生病了,他却从来不说。” 

2006年5月,黑龙江省黑河市发生森林大火,35名武警官兵不幸严重烧伤。正在山东主持会议的柴家科闻讯立即赶往黑河。到达后,看到一张张稚嫩却被大火烧焦的面庞,他的眼泪顿时就止不住了。柴家科唯一的信念是不能让父母失去孩子,不能让英雄就这样离开。

他当即决定将伤员转院至北京,在此后的80多个昼夜里,他吃住在病房,每天休息不足4小时。参与抢救的同事杨红明说:“由于超负荷工作,柴主任的脸颊肿得像馒头一样,高烧不退,喝水都很难,但是他依旧坚持服完药后回到病人身边。”

手术时为了争分夺秒,他经常匆忙咽下两口馒头重回手术台……其实,柴家科的家距离医院只有几百米,但是每到危急时刻,他便舍弃了自己的小家,吃住在办公室。 

在救治武警官兵期间,柴家科80多岁的老母亲思念儿子,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来到他的办公室,可是看到眼前脸颊红肿,一手拿着未啃完的馒头,一手翻看病例的儿子,母亲再也忍不住泪水,柴家科也心存歉疚,噙着泪水拥抱着母亲。

生死线上80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柴家科和他英雄团队硬是将全部35名伤员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的“零死亡、低伤残、早康复”的救治目标。 

今年7月,柴家科赴外地抢救某部烧伤病员,并安排转院到北京救治。期间,远在老家的哥哥打来电话,告知老母亲身体状况恶化,弥留之际,希望他能回去。柴家科心急如焚,却又不放心正在救治的伤病员,想等到病情稳定后再离开。谁知,这竟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柴家科最终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柴家科泪水涌出,声音哽咽地说:“多救一个战士,也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

.........

在美国东北部的萨拉纳克湖畔长眠着一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他富有哲理的墓志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行医人:“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已有40年行医经历的柴家科,用行动诠释着这个著名的墓志铭,他动情地说:“医者,看的是病,开的是药,救的是心,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付出真情,才能真正以人为本。” 

写在后面的话:

前不久,记者再一次见到柴家科时,他刚刚结束一天的诊断工作,开始学习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柴家科感慨地说:“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又一次号召全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此,我们医务人员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多年来,在烧伤整形学科的前行路上,柴家科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成为科室年轻人眼中的“偶像”,然而,他自己心中也有两个榜样:白求恩和雷锋!

柴家科说:“这两个榜样,一位是白衣天使,用妙手仁心谱写了挽救生命的赞歌;一位是普通士兵,用‘活着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的点滴善行,成为华夏儿女的精神火炬。今天,当我们大步踏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号召,我作为一名烧伤整形医学领域的医务人员,必须像白求恩那样行医,像雷锋那样做人,在烧伤整形领域写出自己的时代答卷!”

点赞柴家科,就是要倡导像他一样,干事创业踏石留印,服务人民抓铁有痕,以自己的点滴努力让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温暖……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