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有脚本”是一次郑重的提醒

调研“有脚本”是一次郑重的提醒

“有一种调研叫‘搭台唱戏’,事先打好招呼,然后按照约定的路线图,几点几分到哪里,参观什么、听谁介绍、停留多长时间,几点几分离开,前往下一个地方,听谁介绍,都有完备‘脚本’。”西部某县的一位基层干部表示,这种调研,看到的往往都是一片莺歌燕舞。

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指示,提出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摆摆表现,找找差距,抓住主要矛盾,特别要针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拿出过硬措施,扎扎实实地改。而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问题是一个需要重点整改的方面。这说明,这种有脚本的“调研”,并不仅仅存在于西部某县,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突出存在。

调研,即调查研究,是在问计于民、知政失等过程中屡屡用到的方法。在调研过程中,“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真实、客观的调查数据,才有对问题的掌握,进而才能通过科学的研究,做出正确的决策。换句话说,调查的目的是在掌握真实情况,调查是研究的前提。

一旦调研有了“脚本”,就意味着领导所看到的情况,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事先安排,就意味着选择性呈现,那么看到的情况必然会失真。情况失真,后面的“研”就没有了基础,可能会因为“南辕北辙”,造成决策上失准乃至严重失误, 更不消说劳民伤财。

一切被精确安排好,所谓的“民”不过是演员,所谓的“草野”也不过是舞台而已,这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计于民”“知政失”。基层政府或单位如此费尽心思地对调研“搭台唱戏”,其背后的冲动在于向上级展示政绩。这并非不能理解,但是如果把这种冲动凌驾于调研的本原目的上,就会成为“形式主义”的作风问题。

形式主义于人们而言并不陌生,如果以历史做参照系,类似的搭台唱戏式“调研”,自古以来便有。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当这种形式主义被郑重提出时,我们还能把这一切归结于基层政府或单位的政绩冲动吗?

回到一个最原始的问题,基层政府或单位如此热衷于把调研弄成“搭台唱戏”,何以如此笃定来调研的领导就能成为他们的观众呢?很显然,某些调研领导喜欢观赏“莺歌燕舞”,乐意观赏“政绩盆景”,热衷接触由村两委干部、“有觉悟”的党员、“会说话”的致富能人以及“不乱说话”的老实人组成的“群众”。说到底,基层政府或单位深谙那些满足于“走一圈、看一下、听一遍、讲一通”的调研并以此来刷权力存在感的领导心思。

此外,民情调研停留于“搭台唱戏”,其实也揭示出真实民情在传递过程中的梗阻。试想,如果民意有多渠道抵达,有脚本的调研恐怕也不会如此有市场,调研者中,总不至于全是叫不醒的装睡之人。

从上,调研安排“有脚本”,从下,民情传递“有梗阻”,调不成调,何谈决策?这种直白的揭露,是一次郑重的提醒,所要提醒的,显然不仅仅是调研的脚本“编者”。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