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黑户”:往者可谏,来者须追

告别“黑户”:往者可谏,来者须追

昨天(12月20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门通过建立工作机制,清除政策性障碍,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下大力气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广大公安民警通过深入开展走访调查,摸清底数并调查核实,及时办理户口登记,历史遗留的1300余万无户口人员落户问题基本解决。

这意味着自2015年末中央下定决心三令五申要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问题,并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以来,经过两年的努力,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所发现的占中国所有人口1%,全国至少1300余万人的“黑户”问题终于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超生占无户口人员的大头,有调查显示,占比达60%以上。现实中,这个比例可能还要更高。每一位“黑户”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而这些历史汇聚起来,组成了整个民族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关于人口和生育问题的苦涩记忆。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以此为开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用国家计生委专家委员梁中堂的话形容,那就是“各级政府用尽一切办法防止公民多生孩子”。

从最初的扣农民口粮,到对其亲属办学习班等等,后来发展出一项最为严厉的制度“计生一票否决”。所谓“计生一票否决”,是指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公检法机关和各级企事业单位,以及这些单位的主要领导。“一票否决”意味着只要出了一个超生者,超生者被无条件开除公职,该单位和该单位负责人的其他工作业绩都得不到承认。当时的体制内,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差可比拟。而在更广袤的农村和基层,计生队伍用尽一切可以想到的办法阻止超生,人权、物权、公民权、国民权,文明、礼仪、亲情、乡情,统统匍匐在计划生育之下。

生而平等的普遍伦理,在超生问题上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将户口与计生挂钩的各地“土政策”,数以百万计的孩童一出生便成了“黑人”“黑户”,因父母交不起罚款,或者只是因为超生上不了户口,从小到大只能“像影子一样活着”。上不了户口,办不了身份证,上不了学,入不了学籍,分不到红利,甚至住不了旅店,坐不了高铁飞机,与现代文明和广阔世界隔绝,与迁徙自由无缘。

过去户口登记成为方便计生工作的一个筹码,今天则无条件地剥离,并给“黑户”补办户口,这是户籍工作的一个巨大进步,但远不是结束。接下来,对于已经登记户籍的“黑户”,如何保障其应有的社会福利,促使其早日融入社会,抚平整个家庭的伤痛,政府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需要做。

殷鉴不远,计划生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出格”“走样”等问题,在其他某些领域至今依然在重演,而且尚未得到应有的检讨和反思。归根到底,只有正确地看待人的问题,类似的弯路才能避免。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