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周民伟:建构文化自信的三维支点

【2017-05】周民伟:建构文化自信的三维支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自信置身于历史的新高度加以把握,彰显了当前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这也促使学术界更加认识到,文化自信能进一步丰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性认知,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树立和培育文化自信,需要建构三维支点:科学认识文化自信的内涵,从学理上认同文化自信的要义;提高增强文化自信的本领,从方法上践行文化自信的路径;准确把握文化自信的定位,从作用上信服文化自信的功效。

科学认识文化自信的内涵 自觉认同文化自信的要义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肯定的真挚情感,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以及扬弃外来文化的理性态度 。在中华文化的塑造积累中,文化的主体是中华儿女,所信奉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涤荡和熔炼,中华文化滋养了自豪自信的民族气质,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由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使民族文化在价值品格上具备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顽强的内聚力和深邃的力量源泉。

首先,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不断延续的高度凝练和反映,是在不断总结优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意义非凡的汉字,以其特有的形象概念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经过千百年的锻造,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内容丰富而又独特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演化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以及各种思想百家争鸣,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伴随历史的演进逐步成为华夏儿女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4年2月24日,他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这些重要论断鞭策我们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根基,为当下坚持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和精神动力,树立文化自信才更有底气、更有内涵和实质。我们要不断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更加充分地挖掘优秀基因,在世界的舞台上“抬头挺胸”地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并且在推向世界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其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自信。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无数中国的仁人志士同仇敌忾,孕育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风貌、民族气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形成了革命文化。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追求民族独立、获得民族解放的思想指引,是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坚持的正确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善于把理论同我国国情相结合、反映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诉求的文化。

近代以来,中国的革命文化对中国当今的社会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3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我们应该多一份思考,牢记中华民族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和警示,从中获得有益的镜鉴和启示。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既需要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这一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线。革命文化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自信,体现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适应国情需求的主旋律前进方向;另一方面也映照了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轨迹,切实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和呼声。对革命文化进行传承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党史国史,通过挖掘革命文化中更多的积极成分,为文化自信提供有历史依据的素材。

最后,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充分展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优秀品质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深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它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又来源于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实践,可以说,它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相伴而生并与时俱进的,同时,也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进步的价值向导和精神支撑。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在现阶段的本质反映,是一脉相承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无论是坚持还是发展,本质上都是一种文化自信,都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富强提供文化根基和价值导向;都有利于提升民族软实力,加深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推动世界认识中国、认同中国;都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具有“向下渗透力”的文化传导机制;都有利于培育和塑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认知,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深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理念。文化走向世界,也离不开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固有存在的变革成分和创新成分,这就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变革成分多次变革、对创新部分反复创新,不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营造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发展空间。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变化,不断将新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持续推出适合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人民信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的,在每个阶段,它都一边吸纳外来文化对它的影响、一边承受自身先进性和落后性的双重考验,通过历史积淀、是非甄别、自我净化,促使其不断升华、砥砺前进。

提高增强文化自信的本领 自发践行文化自信的路径

文化自信不是仅靠个体就能催生出的自发行为,需要靠全社会的带动和外在的推动。在了解文化自信的形成发展后,怎样培育文化自信、如何增强文化自信,这一方法与路径问题就成为了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这一“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为在当代中国培育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自觉承担起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并领导人民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的领导,使我们树立和坚定了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是创造和凝聚中国文化的主体,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文化自信才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势;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对待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准确区分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摒弃落后糟粕文化;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和吸引最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推广传播搭建宽阔的舞台。

正确对待本土文化。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和文化。中华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新时期强调坚持中华优秀文化,必须将落后的文化剥离,坚持中华民族在各个阶段先进、优秀、具有进步气息的文化。唯有坚持中华民族正面成分的文化,才能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实现事业目标提供力量源泉和精神根基的文化。也只有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正确的前进指向。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紧扣人民大众的主流认知和价值取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备的文化设备和完善的文娱服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激活我们的文化基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古为今用,可以增强我们民族内心的动力、强身壮体的抗体和慎终追远的定力。

科学审视外来文化。当今世界,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受益于信息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传播。对于外来文化,到底应该怎样对待?究竟采取何种态度正确平衡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面对外来文化的激荡,中华民族文化怎样站稳脚跟,并通过吸收它们的精华达到自身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充分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对西方外来文化既要时刻保持警惕,又要有选择地吸纳,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坚持本国文化为主体,同时也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对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是强大的助推器,唯有如此,才能弘扬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撑。

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平台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必须有传播的媒介。多领域、多层次地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与各地实际相符合的文化事业,积极调动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民众的创造力、想象力,为文化事业提供强大的后盾和支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增强文化的认同感,使人民群众处处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时时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自觉树立起文化自信。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业传播方式和媒介,积极宣传主流文化。通过文化产业在文化传播上的独有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坚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文化自信为动力支撑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

协调推进“五位一体”建设。树立文化自信,是对文化建设的切实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人人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观念,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不是独立发展的,它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现实息息相关,是对我国整体环境的客观反映。推动文化建设,必须同时协调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定对文化的自信,就是对我国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机制和生态体系的自信。要通过社会的进步来促使人们树立、信仰文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使“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起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为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崇尚人民主体地位。文化的自信、文化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自信、人民群众的发展。强调文化自信,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使人民群众从中受益。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延续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的根本。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共享共建中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增强文化自信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根本指针。

准确定位文化自信的作用 自为信服文化自信的功效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的更为根本的自信,也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种自信全面地表现在党的政治思想、执政理念、思维特征和文化追求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精神支撑,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不同的阶段,根据阶段性目标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质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求弘扬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文化,将朴素价值观念通过一定形式转换成民众可以接受、易于接受的文化。只有坚定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才能充分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先进文化;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价值指引和文化牵引,不断催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理论的诞生。

坚定文化自信,保障国家富强、实现民族复兴。文化是政治、经济等社会气象的外在反映,要发挥文化的正面积极作用,促进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通过文化自信,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自信为经济新常态提供了理论底气和法理底气,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精神导向。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撑。

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人的本质属性、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必然会通过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达到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改造。每一名中华儿女都会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自觉从历史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看待文化自信,都会收获对本国文化、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每个人也都从中贡献了力量、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拓宽了视野,这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宽阔的现实土壤和养分。只要我们坚定坚信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每个人在文化自信的过程中,也一定能通过对文化的自信达到对自身、对他人的自信,达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自信。

〔本文系2013年北京市属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知识体系提升为价值体系的规律与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JGWXJCZX201408)和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PXM2016-014203-00010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任仲文.传承·开放·超越——文化自信十八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

[2]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3]启瑄.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J].红旗文稿,2012(5).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