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摘要: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实质,雷锋精神的价值在于以小见大、引凡入圣,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把对于共产党员而言的根本宗旨落实为普通公民可为、当为、能为的现实感性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其中,精神生活需要尤为迫切,因此,对精神世界的引领和建构就显得格外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今天,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推进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满足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的更高需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用真情真意真心,增强为人民服务道德自觉

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实质,雷锋精神的价值在于以小见大、引凡入圣,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把对于共产党员而言的根本宗旨落实为普通公民可为、当为、能为的现实感性活动。为人民服务不是高不可攀的空洞口号,也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而是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书写的个人的历史,这种个人的历史展现的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体现人之为人的一种本质性活动。雷锋事迹表现得更多的是如劈柴担水之类的举手之劳、顺势而为,而非惊天动地、不可企及,但就是在主动帮助人、关心人的小事之中凸显其为人民服务的真情、真意和真心,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所信、为人所行。

为人民服务不单单是党员和公务人员的“天职”,也是每个普通公民应有的道德选择,其基本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为人民服务的关键,不在于有多么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专业能力,而在于讲求不强迫人的理解心、急人之所急的同情心、把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的本心。雷锋作为一名普通战士,能够做到并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每一件事所体现出的正能量,主要就是因为他能够做到人之为人的本分,凡事都尽力而为。雷锋精神启示我们:为人民服务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着的追求,为人民服务就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做起,新时代中国公民就应增强这种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自觉和实践自信。

追求个体与集体内在一体,树立集体主义意识

集体主义的真正本意在于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雷锋精神蕴含的集体主义尤为突出。雷锋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坚持为党、为军队、为祖国考虑,时时、事事以集体为先、为重,并从中“感到高兴”“感到最幸福”,这既满足了其自身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更大的集体利益,从而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的有机统一。

集体主义不是抹杀个人自身价值的狭隘概念,人的本质就是在集体生活中得以生成和确证的,雷锋精神体现的集体主义包含着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向度。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上有更高的需要,对满足个人正当利益的需求有更强烈的自觉,即新时代“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马克思确认未来社会“真正共同体”的原则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如若丧失对个人正当利益的保障,就会使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难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难以满足,同时也会削弱人民参与改革实践的积极性,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便难以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主要制约因素,“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一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追求的坚持和发展的充分体现。可见,社会主义追求的集体主义不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取向的,而是为个人利益真实、充分地实现提供平台和创造条件,个体唯有与集体内在一体,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也才能实现集体的意志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既是对封建社会崇尚整体而束缚或压制个人的整体主义倾向的破除,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推崇个人而轻视集体的个人主义弊端的扬弃,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实现了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教训表明,防止和克服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极为重要,对人民的精神世界建构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共产党人,能否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极为重要。要坚决防止和反对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出现的团团伙伙,以个人、少数人的小团体主义为集体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在小集体与大集体关系上出现的错误倾向,以部门、地域的小团体主义为集体主义,这些所谓的“集体主义”实则是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雷锋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确立了真正的集体主义意识,以之为标准,有助于识别和解决现实中个别存在的虚假“集体”问题。

胸怀大爱,培育高尚道德情感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应有的道德风尚,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情感归属和前进动力。“五爱”与其说是一个深奥的理论问题和心理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问题。雷锋精神充分体现出如何爱的实践智慧。它告诉我们,爱的前提和关键在于一心一意,而这种“一个心眼”的产生和保持始终的原因,就在于雷锋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比较中切身感受到党之关爱、祖国之伟大、人民之可爱、劳动之可敬、科学之有用、社会主义之优越。这种既无个人私心算计,又无外在压力强迫所产生的爱,是最朴实、最真挚、最无瑕也最能感染人的情感。在《雷锋日记》中,“党”“祖国”“社会主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雷锋将这些词语常记心间,并在行动中将这份爱熔铸为人生的价值理想和奋斗方向。雷锋精神体现的爱虽分大小,但无高低之别。雷锋作为战士,爱自己的部队,爱人民解放军;作为党员,爱自己的党;作为劳动者,爱自己的职业;作为公民,爱自己的祖国。但无论是哪种爱,雷锋都没有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既有自己的小爱,也有社会的大爱,两者非但不冲突,相反,大爱正是从一个个小爱中产生扩展出来的。

进入新时代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应该讲,现今的人们较之雷锋更为幸运,也更为幸福,同时也更为直接、更为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社会主义的优越、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及劳动和科学所带来的巨大价值。“五爱”作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在新时代不仅应该落实,而且也有条件、有理由落实。培育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就需要坚持本心、不忘初心,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五斗米折腰,像雷锋一样理直气壮、堂堂正正地说出自己的爱、坚持自己的爱、践行自己的爱。

推进“四德”建设,提升道德生活品质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是提升公民道德生活品质的基本要求,在这方面,雷锋精神体现得尤为细致全面,也更为深刻。在社会公德上,雷锋始终坚持把帮助人和做好事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如其所言,革命和建设需要这样的“傻子”,正是这种“傻”的精神引导和示范,才构建和培育出体现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道德风尚。在新时代推进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建设,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持之以恒养成文明习惯。在职业道德上,雷锋对事业可以用不怕苦、不怕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态度来形容,无论是做“钉子”还是“螺丝钉”,雷锋都能维护党员形象,严守军人纪律,恪守工作职责,刻苦钻研技术,真诚对待他人,这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纪律、职业技能和职业作风的基本要求。这启示我们,如何把握住新时代的脉搏,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关键就在于能否学习雷锋对事业的认真态度和担当精神,践行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家庭美德上,雷锋无小家、有大家,以部队为家,以战友为亲人,以战友之父母为父母,孝老爱亲。相比于雷锋,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拥有更为和谐的家庭关系、更为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我们比雷锋更有理由、更有责任爱护自己的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风家德。更重要的是,雷锋以党为母亲,爱党护党,不仅是党的好儿子,更是祖国人民的好儿子。雷锋的家庭美德是大德,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尤其需要弘扬。在个人品德上,雷锋作为党员、军人、公民,对自身的要求相当严格,他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党看齐,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雷锋最具有魅力和说服力的就在于他以全心全意、一心一意的态度和精神实现自身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需要有雷锋的志向和态度,以高标准丰盈自身的道德生活,提升道德境界,满足新时代精神生活的更高需要,并将其转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党校文化研究中心,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L17BZX002)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