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基础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基础

3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这一重要论述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一致的。在这种现代产业新体系中,发展实体经济是纲,是目标和导向,任何脱离发展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状态都会制约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都需要加以纠正;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现代金融不仅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血液系统,也是科技创新的支撑;人力资源则是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第一资源。

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是我们党创造性地从要素投入角度确立的产业体系建设新目标,是扎根我国发展实践、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重大理论创新。其一,它强调增长要更多发挥高级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更多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把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汗水经济”转变为处于价值链中高端的“智慧经济”。其二,它强调国民经济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最终必须落实到实体经济发展上。其三,它不仅鼓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而且要求用现代金融机制支撑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实践中,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处理好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这就是要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科技研究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要小于实体产业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科技进步较快,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不高是个老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引导科技创新按照市场规律服务于实体经济。在科研投入生成科研成果的阶段,重在鼓励科研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在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要素投入的阶段,重在鼓励科研成果高效产业化。否则,经济的自我循环过程就会发生梗阻,就会出现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严重不平衡。

处理好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的关系,使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当前,金融过度发展影响了制造业健康发展,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同时,实体经济自身产能过剩、杠杆率高、生产率低,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因而吸收不到足够的发展资源。针对这些问题,应继续在实体经济领域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减轻企业负担,不断增强实体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为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现代金融创造良好条件。还应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优质资产供给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有限的优质资产供给不能满足居民的巨大理财需求,资产价格因此被拉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追求财富增值是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后的重要需求。应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扩大有效投资,为社会提供更多可供投资理财的优质资产。

处理好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使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为此,要努力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为吸引年轻人到实体经济领域就业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技术工人关系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应大幅度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可以通过探索实施首席技工制度、实行技术工人持有企业股份等,让技术工人和企业共命运、同成长。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