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的重大意义

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的重大意义

摘要:。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在国家根本大法中的反映,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有利于实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政治保障。

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宪法修正案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总纲第一条第二款,体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条基本方略,是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政治原则,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发展。

一是推进宪法发展完善的重要举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先后制定过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初期修订完成的。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制定1982年宪法,是一个历史性进步,它适应改革开放新时期需要,是上述宪法中最完善的一部。1982年宪法实施以后,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以修正案的形式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宪法逐步进行修改、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重大政治论断,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和奋斗目标。新形势下,全国人大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在内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是十分及时、必要的,更是推进宪法发展完善的重要举措。

二是强化了党的领导的宪法权威。宪法是一个国家法治的基石,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文明的标志性载体,一经制定即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是在党领导下制定的,是党和国家方针和政策的定型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仅反映了党的主张,也代表了人民的意愿,而且已上升为国家意志。我国宪法的本质是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的统一。宪法的历次修正案都是党中央审议通过形成修宪建议,再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这次,在宪法序言确定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宪法总纲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中充实“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内容,使宪法总纲第一条第二款“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内在地包含“禁止破坏党的领导”的内涵。这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地位的宪法权威,有利于增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有利于对反对、攻击和颠覆党的领导的行为形成强大震慑,并为惩处这些行为提供宪法依据。

三是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形成了系统的执政理论,掌握了重要的执政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党的领导的必要性、重要性、优越性,多次强调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使我们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