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场馆注重可持续利用 赛后均向民众开放

北京冬奥场馆注重可持续利用 赛后均向民众开放

6月12日,建筑工人们正在国家速滑馆工地上紧张的工作着。千龙网记者 黄业摄

国际奥委会平昌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会上,《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被广泛提及。从2014年底全票通过《奥林匹克2020议程》,到平昌冬奥会开幕之际颁布“新规范”,国际奥委会一直主动求变,努力对未来办奥模式进行根本性重塑。作为首届从申办开始就受益于此项改革的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被寄希望树立办奥模式的新标杆。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全冰面设计,还是水立方克服“水转冰”技术难题成为冰立方,以及利用老首钢园区建设单板滑雪大跳台场地,都体现出可持续办奥的理念。

12日上午,记者先后来到国家速滑馆工地、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首钢单板滑雪大跳台场地,探访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进展和场馆可持续利用情况,等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以上三个场馆将分别举办速度滑冰、冰壶、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副处长桂琳介绍说:“北京冬奥会一直注重2020议程的实践,践行可持续理念,不仅是绿色环保,还注重场馆赛后利用,与当地发展长期目标契合。从选址、设计、建设、交付、移除到转为赛后利用,全过程都以赛时和赛后相互关联、共同设计为出发点。”

6月12日,国家速滑馆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晓南在工地接受记者采访。千龙网记者 黄业摄

冰丝带9月“拔地而起” 全冰面目标可持续利用

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冰丝带”也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的又一国际奥运赛事主场馆之一,建成后将与“鸟巢”、“水立方”分别象征“冰”、“火”、“水”在奥体公园交相辉映。

据国家速滑馆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晓南介绍,国家速滑馆今年6月底将完成地下结构,今年9月完成主体结构,真正“拔地而起”。今年12月开始“编织天幕”,完成屋顶索网结构工程。2019年6月完成幕墙建设,22条“冰丝带”将开始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飞舞。明年10月将完成制冰工程,实现“最快的冰”。

按照规划,2022年冬奥会后,国家速滑馆将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冰雪中心。为了在赛后实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的全覆盖,更多地为民众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动空间,国家速滑馆特别采用了全冰面设计,1.2万平方米的冰面也创下了亚洲之最。

武晓南表示,“国家速滑馆在设计之初,就把可持续利用作为我们最重要的目标。除了标准的400米速度滑冰赛道,供比赛和训练使用,场地中央还有两块30米乘60米的标准冰场,以上是赛后利用的基础。”

据介绍,速滑赛道可以开展速滑的比赛、训练和培训,两块冰场则可以开展滑冰、短道速滑、冰球甚至冰壶的比赛,这样赛后就可以开展国际冰联所属的所有冰上运动开展,而B2层至B1层的边缘区域,作为单独控制单元,可以用临时冰面封闭,最终形成12000平米的冰面场地。

6月12日上午,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奇勇在水立方接受记者采访。千龙网记者 黄业摄

水立方一个月内可变冰立方 11月启动场馆改造

水立方是2008年奥运会游泳、跳水、花游项目的比赛场地。北京冬奥会期间,将转换成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根据比赛需要,游泳池区域将转换成冰壶场地,两侧新建临时看台约4500个座位,同时对空调系统改造,新建除湿系统等。改造项目正在梳理中,预计今年11月正式启动场馆改造。

如何将水立方变成冰立方,“水转冰”是最关键的一环。据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奇勇介绍,冰水转换的难点在于冰,尤其冰壶项目对冰面的品质要求更高。“这个理念一开始受到很多质疑,质疑我们能不能做出完美的冰。以支撑体系为例,我们进行了多种转换试验,三种结构材料加上两种支撑材料,对比六种组合方式,最终确定了钢和混凝土的组合。将泳池抽水,搭上钢架和支撑板,铺上保温层和防水层,共计20余道工序,我们基本上可以在一个月左右完成冰水转换。”

由于冰壶对场馆的湿度和温度要求非常高,首先是置换送风方案,可满足冬奥会冰壶比赛对空气环境的各项要求,高效节能,最大限度减少处理多余空气而产生的碳排放,实现节约和可持续办奥的要求。另一个是自然通风方案,在冬奥期间,自然通风口打开,保证空腔内空气流通,降低膜结构表面温度,减少其对冰面的热辐射。

6月12日上午,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刘玉民在首钢园区内接受记者采访。千龙网记者 黄业摄

首钢园区建单板大跳台 将成冬奥会标志景观

作为今年平昌冬奥会新增的正式比赛项目,单板大跳台滑雪也将出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按照规划,位于首钢园区内的滑雪大跳台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单板大跳台场地。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刘玉民告诉记者,大跳台主体结构约60米高、160米长,其曲线设计以古代飞天为灵感。跳台建成后将背靠由工业冷却塔改造而成的附属建筑,以石景山、永定河为自然背景,实现工业遗产和冬奥会的赛事运行需求完美结合,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大标志景观。

“首钢滑雪大跳台与老工业遗产结合,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为首钢复兴建设,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刘玉民说,“在赛后保留其体育运动本质,继续用于单板大跳台的比赛和训练,在更好的推进首钢园区的产业转型同时,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的大众冰雪运动的推广。”

6月12日上午,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副处长桂琳在水立方接受记者采访。千龙网记者 黄业摄 

按照规划,位于首钢园区内的滑雪大跳台建成后将成为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单板大跳台场地。图为单板大跳台建成后的效果图。千龙网发 冬奥组委供图

北京冬奥会期间,水立方将转换成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图为冰立方的效果图。千龙网发 冬奥组委供图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