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雪乡蝶变丢掉“木头碗”捧上“聚宝盆”

[改革开放40周年]雪乡蝶变丢掉“木头碗”捧上“聚宝盆”

摘要:夏至已过,凉风习习,在雪韵大街上行走,很是惬意。雪韵大街是雪乡景区最核心的区域,也是自然冰雪景观最精华的区域。来雪乡观雪景,雪韵大街是游客必到之地。

自从雪乡扬名,多次去冬游。夏天去,还是头一回。

从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局址长汀镇到双峰林场,雪乡就在105公里之外那个山坳里静待客来,而我们在路途中不但想象着她四季的模样,还探寻着她四十年里一路走来的轨迹。

从大山深处过去人迹罕至的木材主伐区双峰林场,到如今一入冬就人流如织的知名景区中国雪乡;从当年想方设法要离开的林场职工,到如今日进斗金的旅游客栈老板——雪乡是怎样艰难地丢掉一个“木头碗”,找到如今这个因雪而兴的“聚宝盆”?

路变通

汽车奔驰在大双线(大海林—双峰)上,这条黑色路面的省级公路去年国庆节竣工,路一侧是海浪河奔涌,另一侧有大森林护卫,山水如画,车行惬意。

行进中,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司机徐兴利一番感慨打破寂静:

“如今这100多公里,一小时就开到,在我小时候,这点路要坐小火车嘎悠一天。”

“你哪年生人啊?”

“1979呗!”

这个年代的印记,令记者想起临行前听本报已退休多年的摄影记者毕强的一段回忆:“从1977年冬我去双峰林场施业区内的解放军滑雪训练基地拍片到如今,40年里我去雪乡60多次。最初去时,整个林场就几十户人家,小木屋坐落在厚厚的积雪中,随物成形。每天在长汀站有一列森林小火车发往双峰林场,清晨6点30分开车,冬季需要走8个多小时。要是遇上大雪和运木材的大台车出故障,那就没点到达了。”

一老一小两段话,共同印证了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曾经的雪乡地域之远,行路之难。这样的对比和感慨,到了雪乡听到的更多。

“我爸当林场工人那会儿,一个月挣200多块钱。让全家吃饱饭都困难。”王金霞,雪乡旅游风景区管委会干部,她儿时的家就坐落在雪乡雪韵大街上,这条街如今冬天一到就人声鼎沸。

负责接待我们的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崔玉华说,如今提起雪乡,人们想到的是梦幻的“雪蘑菇”和童话般的小木屋,而雪乡所在的双峰林场,曾经作为距离局址最远、生产生活环境最艰苦的林场,是大海林局的“西伯利亚”,一年7个多月大雪封山,冬天山上的雪都2米多深,除本场职工外,很少有人前往,是林业局里没人愿意去的地方,当年山下的人一听说要调双峰工作,都打心眼里不爱去呢。

资料显示,1998年国家施行“天保”工程,雪乡所在的双峰林场年采伐量骤减,职工工资面临断档。改革势在必行。

1999年2月,大海林林业局为创新产业转型,依托双峰林场天然的冰雪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同年5月,林业局聘请黑龙江省林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第一部《北国雪乡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2000年4月,林业局将雪乡申报国家森林公园,编制了《雪乡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2014年4月1日,森工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为促进大海林林区经济转型,林业局对雪乡国家森林公园现有区域进行了重新规划,以保持公园风景资源的完整性和与周边景区的连续性。一个“美在山水,特在冰雪,贵在大森林”的中国雪乡,用近20年的时间,走出仅仅出产大木头的窠臼,走向宜居宜游的转型之路。

在夏日一片松香的雪乡里徜徉,记者偶遇正在这里开展调研的大海林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局长刘书宾。他说,当年国家的生态保护政策促生了雪乡的诞生,如今森工面临的改革,给雪乡带来更令人期待的生机。

工变商

夏日的雪乡,少了游人多了静谧。这里的业主们家家城里都有房,夏天都下山进城生活或出去旅游学习,只有景区的环卫队、执法队等后勤人员还留守着。环卫队队长刘长富是老雪乡人,他边走边跟我们聊起他跟雪乡的故事。

1978年刘长富中学毕业到林场青年点当上了拖拉机手,负责拖木头出山,后来又当调度,当年接触了很多慕雪乡之名来拍片的“外地人”,那些端着相机起早贪晚蹲守雪景的人,吃住就都在他家。“交个十块八块钱的,吃住我家就都包了。没成想,这还成了今天的生意!”

“刘长富家庭旅馆”在雪韵大街上独占一头,1999年响应林场号召,在开办的第一批13家家庭旅馆中,刘长富家是一个连自家人住一共3间房的小客栈。如今20年过去,他的家庭旅馆已经几次翻修加扩建,如今达到30多间房,去年还建起了一栋能刷卡开门、插卡取电的全宾馆式接待客房。刘长富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大卷设计图,今夏,他准备对客房全面提档升级。“越办就越知道游客们想要啥样的服务,我们就跟着提高呗!”

雪韵大街中间地段的“周大姐家庭旅馆”门上挂着“党员示范家庭旅馆”的红牌,主人樊兆义正好在家。樊家是2002年时响应林场号召,将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钱拿出来办起了旅游接待生意。樊大哥从曾经的伐木工,如今成了雪乡冰天雪地里的“掘金”者,一个旅游季他们家的客栈收入在30万元左右,是以前收入的20倍还多。

现在的雪乡,像刘长富和樊兆义家这样的家庭旅馆已达138家,他们的旅游收入是同雪乡游客激增一起呈现的。记者了解到,就在2017年~2018年冬天的4个多月里,雪乡接待了80.34万名中外游客,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8.5%。

夏至已过,凉风习习,在雪韵大街上行走,很是惬意。雪韵大街是雪乡景区最核心的区域,也是自然冰雪景观最精华的区域。来雪乡观雪景,雪韵大街是游客必到之地。记者看到,夏天里,雪乡开启修整模式,为房屋加固,为屋顶加苫芦苇和稻草,同时进行的还有雪乡管理人员和旅游从业者的充电。

大海林局局长刘书宾说,忙完上个冬季,国林局就分3批次组织从事旅游业的干部、职工、业户前往北京古北水镇、浙江乌镇等国内先进景区学习考察,这些景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模式给了我们的旅游从业者很多启示,对于我们规范景区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提供了很多可借鉴之处。

雪变金

如今的雪乡,不但名气大了,地域概念也扩大了——邻近的太平沟林场和二浪河林场近几年也都因“雪”而火。

太平沟林场位于大海林局通往雪乡公路沿途70公里处,林场内的“太平沟原始林景区”素有“避暑胜地”“天然氧吧”等美誉,是雪乡国家森林公园夏季旅游的主打项目。林场党总支书记孟兆田说,仅2017年~2018年冬天,太平沟景区家庭旅馆就接待了万余名游客。今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当天,太平沟红松原始林中一棵红松古树被授牌“中国最美红松”,也拉开了夏日旅游的大幕,当天就迎来近3000名游客。他高兴地引导着记者走山看水,他说:“雪乡冰雪旅游一下子让二浪河景区、太平沟林场、永安林场等都焕发了生机,都在旅游业的兴旺之中期待着更好的发展。”

在通往雪乡的路上,“太平沟红树林酒店”十分醒目,店老板是位女将名为韩春艳。“我最早在林场上班,下岗后开了个木材加工厂,再后来雪乡旅游发展起来了,住不进雪乡的游客,有的就来太平沟住,2014年11月我开办了这个家庭旅馆。”这几年,韩春艳的家庭旅馆接待情况越来越好,去冬接待的第一个团,就是100多人的大团。本没有夏季接待打算的她,现在也闲不着了,刚接待了一个30多人的钓鱼团,游客有来自台湾、澳门和新加坡、芬兰的。

大海林林业地区旅游局局长刘忠才说,经过多年的打磨,大海林局现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旅游体系,以雪乡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大海林局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2011年到2017年,雪乡接待旅游总人数302万人次,年均增长28%;旅游总产值25.47亿元,年均增长49%;企业总收入3.2亿元,年均增长54%。雪乡旅游收入也从过去单纯的门票收入发展为如今的“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性经营,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森林食品业的发展,安排职工1040人,个体经营业户304户,从业人员达5577人。

经过多年发展,雪乡从一个苦寒之地变成今天的“点雪成金”,成为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中国雪乡,其发展经历了不断探索的过程。我省知名旅游规划和景区建设管理专家胡万生对记者说:“雪乡由最初仅凭一个想法、到规划设计指引、再到用标准化实施建设与管理,它代表了我省森林冰雪旅游发展的探索过程。应当说,雪乡是我省冰雪旅游的先行者、实践者、成功者和领跑者,是我省森林冰雪旅游的典范。”

夏日的雪乡静谧而繁忙,刘长富、樊兆义们的家庭旅馆改建的图纸正待通过,很快就将成为现实版;外出学习回来的雪乡人正在思考探讨如何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富裕、和谐的新雪乡。希望与跨越,在夏日的清风中酝酿、成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