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老子》:点亮智慧人生

【2018-08】《老子》:点亮智慧人生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李耳)所著。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同时也是道家哲学的主要思想来源。

《老子》上篇为《德经》、下篇《道经》,之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共分为81章。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被视为中国哲学的精神宝库,其中包括治国、文化、修身、齐家等诸多内容,是跨越时空和文化的先贤哲学。

先秦以来研究《老子》的著作多达千种,虽篇幅不长,但语言鞭辟入里。其中很多已形成了格言和成语,如“地久天长”“无为而治”“功成身退”“金玉满堂”等。有的原文也演变成了令世人警醒的名句,如“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是我们现在熟悉的“宠辱不惊”。这些名言在今天依然广为流传。除此之外,《老子》对中国人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唐玄宗认为:“《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鲁迅也曾评价:“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历朝历代的思想家都为《老子》做出过自己的注解,从侧面说明了这短短五千言中孕育的中国智慧。

在哲学方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说明了宇宙万物的变化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观点则表明了世间万物都存在相互对立与转化的两面性。《老子》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上善若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名言至今仍有深刻的含义。

特别是《老子》中提到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的一句话,其中体现出的治理思想是,政令不在多、更不在繁,而是需要保持稳定、保持定力,才能做到“蹄疾而步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学会从《老子》中掌握工作的方法和成长的要领,努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即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引用了《老子》的一句话:“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话充满了辩证的智慧。这个名句将难与易,大与细(小)的相互转化阐释得淋漓尽致。它告诉我们,谋划大事难事,要从小处和容易处考虑。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老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言简意赅,思想深邃。今天我们辩证地阅读、有效地吸收和借鉴,定会从中汲取力量、点亮智慧人生。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