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2018-08】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指示,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为要义,开启了北京文化建设发展的新时代。其中“代表性、指向性、辐射带动、创新引领、表率作用”等要求,“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等理念,吹响了首都文化建设的进军号。

首都核心功能在于先进文化的示范带动引领

中华先贤高度重视京师文化对国家文明的教化示范功能。汉代《史记》《汉书》均有“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等名句,谈首都文化的教化示范作用。《金史》首次提到“首善之区”一词,把首都文化的指向性放在第一位。宋朝礼部尚书张方平有论:“今京师者……宜乎其风俗敦厚质固,以表正万邦,使八纮取则,远人知慕。是当以道德为富,而不以繁华为盛。”直言京师应对地方发挥优秀文化表率作用,以卓越道德形象成为全国的楷模、被全民效法的榜样。

国际智者关于首都文化功能的观点异曲同工。美国社会学家理查德·帕克喻首都城市为“文明的工厂”,恩格斯称巴黎为“汇聚了整个欧洲历史文明纤维的世界心脏和头脑”,列宁视首都为国家政权神经中枢、心脏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16世纪欧洲宗教革命倡导者马丁·路德看重文化的力量,提出:“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接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曾引用拿破仑对文化力的感叹:“拿破仑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首都引领需要有形文化载体支撑

有研究成果指出,实践一旦被历史性地记录,就会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并塑造出一种持续稳定的价值观。历史记忆需要多种方式来建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形的记忆之所”,因为制度性记忆场所的缺乏是建构集体记忆困境的重要原因。丰满的制度性“记忆工程”,配上教育及相应仪式,辅以文艺作品、影视等业态,会产生深刻的传播效力。费孝通认为,“文化得靠记忆,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夕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华盛顿聚集了超过英国数量的权威智库,以其研究成果影响着白宫、国会、纽约华尔街、主流媒体、国民甚至世界。通过20多家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天文台等国家级公共设施,读历史、讲知识、传播主流价值观。21世纪初,华盛顿又建成印第安和非洲裔美国人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当作全美文化之窗、全民文化寻根处的价值取向十分明确;设置开放型国史记忆场所,为涉美重大事件留下极具艺术性、纪念性与深刻反思性的场所。巴黎用古迹与卢浮宫藏品彰显古代文化,用埃菲尔铁塔等昭示现代文化,用蓬皮杜艺术中心等符号群展露当代文化,共同张扬着法国的今昔。反观北京,在建设和有效利用有形文化载体上,尚存不少差距。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