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时代》第二章(2)

《中专时代》第二章(2)

摘要:姜正的心突突直跳,他没想到杨岚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来这么一手!是呀,她在学校只当过组长,没有当过什么副班长之类的职位。她害怕啦?怕什么呢,叫干就干呗,锻炼锻炼有啥不好?

阳城铁路机械学校是铁道部直属的七所重点中专学校之一,建校于1953年,在阳城北。走进校门,左面是传达室,用于收发报刊及信件等。传达室对面,有一幢3层楼房,外壁质地呈灰色,称为灰楼。灰楼是学校的心脏——党政工团所在地。与灰楼相齐,位于灰楼西侧的一幢3层楼房是教学楼,它的外壁呈浅红色,称为红楼。灰楼的前面是小操场,小操场北侧是学生宿舍楼,在校生有1000多人。红楼的前面是正在施工的图书馆楼,红楼的后面是大操场,这里是学校举行大型运动会的场所。在学生宿舍的北侧,是正在施工的礼堂。这所半军事化的学校,在省中专学校中可谓佼佼者!

正式开学的前一天,所有新生300多人,在灰楼合班教室召开了大会。会上,学生科严科长作了一番长篇讲话。讲话的最后,他宣布了学校纪律:第一,女生不准烫发,不准穿高跟鞋,不准穿奇装异服;第二,男生不准留长发,不准吸烟、酗酒,不准穿奇装异服;第三,男女生在校期间不准谈恋爱。不知是严科长讲话有水平,还是其他原因,当他宣布最后一条不准时,会场响起一阵哈哈大笑声。

严科长讲话既尖刻又诙谐。他年龄40有余,方脸盘,左面的脸以前被火烧伤过,肉皮呈红色。由于他说话很逗,有些学生常常议论他。不知从哪届学生开始,他的名字竟被“半拉脸”取而代之了。那些平时好恶语伤人、取笑逗乐的学生,竟在背后叫他“疤科长”。去年,有一个新生,听老生说严科长叫“疤科长”,他信以为真,他并不知道是哪个“疤”字。一次,这个学生在宿舍吸烟被严科长发现,晚上被叫到学生科,让严科长给剋了一顿,等他回教室已上晚自习很长时间了,班主任问他干什么去了,他支支吾吾地说:“疤科长叫我有事……”“疤科长?哪个疤科长?”班主任疑惑不解地问。几个男生哈哈大笑起来,这时班主任才想起来是怎么回事,但他没有笑,而是让那个学生回座位去了。而后,班主任摇摇头,走出教室,他也觉得好笑……

学校正式开学了,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那样的美好。

在班主任及全班同学的眼里,姜正并不起眼儿,倒有几分土里土气,但他有一副高挑的身材,有一双清秀的眼,五官端正,透着几分英气。他的衣着给人的感觉是“朴素”二字。尤其是他脚上穿的布底鞋,姜正自己也发觉与众不同。从入学到开学,姜正时常下意识地打量着同学的脚下,那么多人从他眼前走过,可一个穿布底鞋的也没有。不知为什么,有时他为这,心里竟掠过一丝惆怅。甩掉这双布鞋?不,不能。这是母亲为自己连夜赶做的啊!

其实,姜正没必要为布底鞋伤感。他不是在心里自勉过吗?在生活上,要像父母嘱咐的那样,要朴素。朴素大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怕寒酸?寒酸多少钱一斤?当然,时代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依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穿点像样的衣装,也是无可厚非的。不然,“七分人才三分衣着”怎么解释呢?但是,姜正家里还不富裕,没有穿皮鞋的条件。若条件具备了,穿双锃光油亮的“三接头”,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想到这些,姜正自己笑了,其实他内心追求的真正目标并不是这些。他想起这样一段话:不怕衣衫破,就怕肚没货。什么货?学问!是的,他追求的正是知识、学问。

姜正宿舍的门牌号是201,他和另外8名同学住在这个房间。宿舍的床是铁床,分上下铺。9个人当中,有唐山的、吉林的、北京的,仅北京的就有4个人,其中有两人与姜正同县。还好,也许初来乍到,谁也摸不着谁的脾性,谁也不愿意马上披露胸怀,因而相处很好:争着打水、扫地、拖地板、抹桌子,语气温和,一切和和睦睦。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谁就会感到温暖、幸福……姜正目睹着这些,心里禁不住漾起一缕甜蜜的涟漪,他为自己的预想的实现而感到庆幸。不是吗?教室、宿舍都是楼房。这些楼舍,无不使他感到新奇,感到满足。特别是宿舍的铁床,比家里的土炕不知要强多少倍,真是天壤之别!教室、宿舍、洗脸间,都安有暖气设备,冬天到来时,屋里暖烘烘的,不像家里生煤火,天天提心吊胆,提防煤气中毒。真的,这里太好了!真不能相信,学校条件这么好,有的学生怎么张口还说学校不好呢?

给姜正印象最好的,也是他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龙老师。入学那天,班主任就和学生拉长叙短,问家乡情况、家里情况、经济来源,以及个人爱好等。对每个学生,他都问上一遍。有时,班主任给学生讲如何生活,劝告学生要爱劳动,不劳动就不能生存;劝诫学生不要吸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益。讲了一大堆,而学生们也不腻烦,频频点头应诺。在姜正的眼里,龙老师善于辞令,有时说起话来,有如亲生之父,甚至在他的身上有比亲生父母更闪光的东西。这也是不足为怪的,龙老师毕竟是一位五旬有余的老讲师了。他灰色的鬓发,长脸,嘴唇厚厚的,个头稍高,整体体廓两头尖,中间圆,走起路来,倒有几分大将军的气派!

姜正在家里是不苟言笑的,因为他是独生子,跟谁去说笑呢?跟父母?跟他们谈谈小说创作、欣赏?简直白费口舌!农村有个习惯,在学校,男生和女生是不随便说笑的,即便是同一个生产队的,在家里话不少说,可一到学校,彼此就像从前不认识,守口如瓶了。姜正喜欢文学,那是在读初三以后。知道他的同学不少,他知道别的同学倒不多。他想,自己这样不苟言笑是不行的,将来参加工作,这种性格是吃不开的。于是,他想好了,到了新的学校,自己下意识地改一改性格。来到新的学校后,由于他善于言语了,几天时间,他就和本县的同学谈笑自如了。

在姜正的眼里,新学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像梦境一样,令他酣畅、心醉!他心中祝愿并希冀着这美好的一切会一直持续下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