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两会上的军事关切

习近平主席两会上的军事关切

从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连续7年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习近平主席两会期间的有关论述,可以更好地厘清新时代中国军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

历年关注的话题

2013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并着眼于实现这一目标,强调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2014年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强调担起历史责任、深化军事改革、推进军民融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强军目标的一个主体担当与两个战略重点,初步明确了推进强军兴军的全局性抓手。

2015年就如何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首次明确提出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从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四个方面,对推动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进行了战略部署。

2016年强调创新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要求把军事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科学管理、人才集聚、实践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

2017年明确提出了科技兴军的概念,要求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并强调了科技创新、武器装备、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的军民融合问题,阐明了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2018年就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着眼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出要从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军事改革、依法治军这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些思想,着眼推进“世界一流”这一更高目标,对强军作出了新安排。

2019年着重强调,要落实“十三五”规划,确保2020年阶段性强军目标如期实现。这一部署,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强军“三步走”的战略安排,为全面加快推进强军兴军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不断深化的课题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在世界大变局、中国强起来的历史背景下推进新时代强军,是前无古人的伟业,需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持续深化,接续谱写强军兴军理论与实践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两会上关于军事问题的系列讲话,就从一个侧面集中展现了这一发展进程。

从提出目标到落实目标的深化。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筹划军队建设之始,就立足世情、国情、党情、军情新变化,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总结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对新时代中国“为什么强军、怎样强军”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次明确立起了新时代建军的新坐标,为在新时代领导军事实践开好局标定了前进方向。2014年,在总结全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两会上着重对如何实现强军目标进行总体阐述、加以总体部署,体现了从立起目标到落实目标的逻辑延伸,从阐明理论到指导实践的认识递进。

从全面部署到突出重点的细化。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阐述强军目标如何实现时,既讲了主体责任,又讲了军民融合、军事改革的问题,并在继承以往成果的基础上,强调要承担起新时代的重任,切实深化军事改革和军民融合。2015、2016、2017这3年,则分别阐述了军民融合、军事创新、科技兴军的问题,从而使军民融合的思想指导、战略摆位、战略部署进一步充实起来,并进一步突出了军事创新对强军的作用,聚焦了科技兴军的战略地位,使强军兴军的布局不断完善。

从强军目标到世界一流的升华。2013年在两会上第一次提出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后,经过5年探索和实践,特别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对强军目标进行充实和完善,以更好指导和推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据此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强军目标的重大概念,明确了到2050年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充实了强军目标的科学内涵和丰富外延,强军目标概念得到了提升并进入了党的指导理论宝库,成为指导全局的重要思想。

坚持不变的主题

习近平主席每次两会上所关注的具体军事话题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加快推进强军兴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战略支撑。

新时代呼唤中国军队要有新作为。21世纪第二个10年后,世界进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国际军事加速发展,战争形态加快演变,战争根源仍然存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的战略功能有所上升。印太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战略角力的重点,有的国家把中国视为主要战略对手,中国周边仍有生战生乱的可能,因外部因素引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可能不能排除,维护国家统一、保持社会稳定、支撑党的执政地位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家安全形势更加综合、复杂、多变,要求加强军事力量运用,拓展军事力量运用途径,丰富军事力量运用形式,在更广空间、更多领域发挥好军事手段的战略功能,以全面支撑中国走向强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作为需要中国军力能有新发展。承担大国责任、经略新型领域、维护海外利益、实施多边行动、开展平时用兵、打赢现代战争等军事力量的创造性运用,是原有的以陆军为主体的国土防御型的、尚未完成机械化建设的军事力量所无法实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明确与担当新的使命任务相吻合的军事力量结构与战略功能,加快搭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进一步发展新型的、强大的现代化军兵种力量,切实形成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等等。正是基于这样一些考虑,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强军目标,并在十九大上进一步把其更名为新时代强军目标。这一目标之新,就是着眼有效履行新使命,使人民军队具有全面强起来的、新时代独有的质的规定性。

新目标牵引中国强军走出新路径。概括起来,就是“四五三一”的强军总布局。“四”,就是十九大强调的“四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进一步明确了实践需要抓好的四个战略重点,体现了抓重点带全局的方法。“五”,就是十九大强调的“五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是对新时代强军兴军发展战略所作的总体性筹划,实现了对传统建军模式的历史性扬弃。“三”,就是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分阶段、有计划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步骤。“一”,就是这些筹划,归根结底,就是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强军之路。这条路,与西方等国不同,与中国以往的强军之路也有别,体现了广泛借鉴中的以我为主、传承历史中的时代创造,是一条与新时代强军目标相契合的、与新时代强国之路相适应的强军新路。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