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工程技术治理的关键所在

未来工程技术治理的关键所在

当前,工程技术的效益已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展示;但与此同时,其引发的社会冲突时有发生,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遇到的重点难题。反思工程技术引发的种种社会冲突,不仅是因为其应用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利益冲突,而且与整个社会对工程技术的观念冲突密切相关。目前对于工程技术安全的治理侧重于强调“技术安全”,对于“价值安全”关注较低。但实际上,工程技术导致社会行为冲突的根源在于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技术的价值认知差异。因而,如何把握工程技术相关主体的价值取向,厘清工程技术中技术风险和价值风险间的关系,将是未来工程技术治理的关键所在。

工程技术的不确定性是价值冲突的根源

工程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价值认知差异。工程技术所涉及的理论是复杂的,所有的工程技术项目从理论上讲都应该是安全的,而现实的技术结果却往往呈现出概率性的、难以预测的结果。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例,伴随着其巨大经济效益的是多方面的技术不确定性。对生态系统的整体而言,基因编辑技术作物是否会对其他物种乃至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还有待研究;从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看,对人类体细胞、胚胎细胞、功能增强等方面的应用上还未完全克服存在“脱靶”的技术障碍。这就是工程技术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导致在应用上的价值争议。

工程技术认知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价值认知差异。工程技术认知的不确定性源于工程技术和社会的交互关系,对于同样潜在的“现实利益风险”,不同的利益主体存在不同的认知。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技术的认识差异造成了价值观念冲突,而这种认知上的不确定性还使得冲突的观念在不对称的争论结构中互相纠缠、不断强化。

工程技术沟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价值认知差异。沟通的不确定性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技术引发的现实风险持有不同的观点,而不同利益主体间一般仅保持着最低限度的观点交换,并没有发生观点的结合以及实质性的决策交换。

工程技术中“价值安全”治理的意义把握

工程技术的治理需要在工程技术政策决策前优先考虑社会价值,才能确保工程技术政策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所谓工程技术中的“价值安全”治理,就是一种把价值前置的技术治理思维,就是要以价值思维引领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以协商和互动的方式来实现对工程技术安全的有效治理。

首先,价值前置的工程技术治理提供了网格化的治理架构。网格思维将工程技术治理主体视为不同主体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将工程技术的治理结构视为由相互依赖、关系不确定的不同主体构成的网络,通过改变治理主体结构以应对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此外,网格化的治理结构能够提供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概念和规范起点。将技术本身的不确定性放置于工程技术决策过程背景下,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公众”的三方互动来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形成应对工程技术安全问题的共识性规则。

其次,价值前置的工程技术治理提供了网格化的治理工具。网格化的治理工具将不同主体协商和互动落实到新兴技术治理的博弈过程,以博弈过程体现工程技术的不同价值观,来应对工程技术认知的不确定性。以不同利益主体对工程技术政策制定、执行的参与,来影响工程技术政策过程的演变。工程技术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的多主体动态博弈,这种集合性思考的方式,将多个自变量结合为一个因变量,以此化解不对称争论困境中所产生的认知僵局和认知停滞。

最后,价值前置的治理方式从本质上衡量了工程技术的治理实践。信息的确定是作出有效工程技术决策的基础。在目前的工程技术治理中,难以获得不同主体一致认同的决策的原因在于工程技术的不确定性,而其中最大的负向量是信息的不确定性,所以无法产生积极有效的工程技术决策。而相关主体获取信息的程度越高,则产生有效决策的可能性越大。价值前置的技术治理方式,就是通过不同主体的协商和对话来进行决策,其协商和对话的过程就是公众参与的体现,就是不同主体了解彼此的态度、意见和建议从而共同制定最大公约化的规则和政策的过程。

综上所述,价值前置的治理方式更适合于我国现阶段的工程技术治理,其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工程技术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价值冲突风险。注重工程技术中的“价值安全”治理,优先考虑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通过多主体的参与、协商和实践来使人民意志体现于工程技术的应用之中。通过网格化的动态治理架构,将不同主体纳入协商和互动的博弈过程,以公众的参与实践来获取充分和对称的信息,促进技术安全和价值安全的有效融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