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质量新型智库

建设高质量新型智库

山东省青岛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把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党校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新担当,积极探索有益做法,努力提升工作水平。去年以来提报咨政报告一百余篇,其中半数以上获得副市级以上领导批示批转,报告获批率达到67%,多篇报告获得省委、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批示数量和层次实现新的突破,建设高质量新型智库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高标准定位,聚智聚力建智库。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校委把“推动教学培训、科学研究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决策咨询中发挥更大作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研究出台《智库建设意见》,对智库建设的目标方向、职能任务、运行方式等作出顶层设计,高标准定位,着力打造“领导所需、群众所盼、部门所急、党校所能”的党委政府决策首选智库。二是依托平台发力。2017年11月,经市委编办批准,市委党校成立专门智库机构——青岛市情研究中心,由该中心对内统筹教研人员和党校学员两支主力,对外联合区(市)党校、市直部门、驻青高校、社科机构等,形成多方合力,打造市情咨询汇聚、学研有机对接的智库平台。三是畅通渠道助力。一方面发“快车”,精选咨政报告编报《青岛发展参考》,直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相关副市级以上领导;另一方面搭“直梯”,积极借助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内参渠道。此外,与《青岛日报》合作出刊《学习论丛》,扩大党校智库影响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主动作为兴智库。一是把准工作方向。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以及社会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开展咨政工作。特别是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精神,组织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攻关,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咨政报告,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前,根据市委发起的“十五个攻势”成立多个课题组展开调研,组织精兵强将“攻山头”,积极贡献党校智慧。二是提升工作方法。大力推进“三个研究”,即围绕学理阐释、热点辨析、竞争与挑战态势分析、问题解决方案四方面重点强化理论研究;围绕吃透政策、阐释政策、用活政策、深化政策四方面重点强化政策研究;围绕总结正反方面典型强化典型研究。注重“五掌握一结合”,即掌握上级最新指示精神、理论界最新动态、外地最新经验、基层最新创造、群众最新诉求,与青岛实际紧密结合。三是注重工作效率。主动与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密切关注中央、省市委的重要部署、重要活动,校委有时根据市委的工作部署直接给教研人员出题目、定时限并给予经费保障,增强智库发力的精准度和契合度,力争第一时间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有时根据选题需要,通过校内跨部门形成合力、党校系统形成合力、党校教师与学员形成合力,上架天线、下接地气,有力提高了咨政成果质量。

坚持高水准保障,支撑有力强智库。一是人才队伍保障。为提高智库建设水平和党校教师决策咨询能力,从2017年开始每年组织骨干教师赴美国开展“智库建设与决策咨询”专题培训,通过专家授课以及到著名智库实地考察交流,学习智库管理和运作的有益经验,开阔视野,启发思路,持续推动建设高质量智库迈出新步伐。二是制度规范保障。修订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年度考核意见、教师调研规定等制度规范,将咨政工作情况纳入教研部年度考核和教研人员绩效考核内容,在教研部门构建起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的工作格局。三是激励机制保障。加大对高质量咨政成果奖励力度,设立全市党校系统优秀咨政成果奖。将咨政工作情况与创新工程、职称评聘、出国培训等紧密挂钩;学员的咨政报告经《青岛发展参考》采用,毕业论文给予优秀成绩、免予答辩,有力激发教研人员和学员参与智库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