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治理提供强大中国力量

为全球治理提供强大中国力量

中国高扬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着力地区安全和经济治理,在加强亚洲地区治理的各种机制和平台中不断释放影响力;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地区和全球治理向前发展提供强大的中国力量。

从3月中法全球治理论坛到6月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杜尚别峰会、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地区和全球治理重要时段。习近平总书记不断阐释有关地区和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并通过一系列双边和多边的重大举措,为推动地区和全球治理向前发展提供强大的中国力量。

高扬中国全球治理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人类的命运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各国的利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逆全球化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抬头,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全球性的新课题和新挑战与日俱增,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人类发展再次面临历史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发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呼吁各国发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吸收世界各国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与当今时代的共鸣点,提出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唱响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努力引领全球治理理念和实践创新发展。在总体思想上,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在全球经济治理上,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以合作为动力,加强沟通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在全球安全治理上,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思维,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各国一起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世界长久和平。在全球人权治理上,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的新人权观,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

着力地区安全和经济治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积极扩大参与全球治理从亚洲安全与发展治理着力。在加强亚洲地区治理的各种机制和平台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由于新时代中国力量的持续推动而日显重要,不断释放影响力。

亚信创立于1992年,是亚洲覆盖范围最大、成员数量最多、代表性最广的地区安全论坛。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担任该组织主席国。在2014年上海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高度,提出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倡议探索符合亚洲特点和各国共同利益的安全和发展道路,推动亚信成为覆盖全亚洲的安全对话合作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加强亚信能力和机制建设,支持完善亚信秘书处职能,在亚信框架内建立成员国防务磋商机制及各领域信任措施落实监督行动工作组,深化反恐、经贸、旅游、环保、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通过举办亚信非政府论坛等方式,建立亚信各方民间交流网络,为广泛传播亚信安全理念、提升亚信影响力、推进地区安全治理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增强亚信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既要加强同本地区其他合作组织的协调和合作,也要扩大同其他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对话和沟通,共同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这些建议和中国作为主席国的积极作为,使该组织的地位明显提升。经过今年峰会,亚信将在中方建议的推动下,从互敬互信、安全稳定、发展繁荣、开放包容、合作创新等五个方面促进亚洲安全与发展,开创亚洲安全与发展合作新局面。

上海合作组织创立于2001年,经过2017年扩员后,已经拥有8个正式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成员国的经济和人口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20%和40%,堪称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上合组织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为指引,以安全、经贸、人文为“三大支柱”,构建起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建设性伙伴关系。在2018年6月青岛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丰富了该组织的合作理念;推动该组织凝聚团结互信的强大力量,筑牢和平安全的共同基础,打造共同发展繁荣的强劲引擎,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共同拓展国际合作的伙伴网络。在今年比什凯克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进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扩大利益汇合点,把该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的典范、安危共担的典范、互利共赢的典范、包容互鉴的典范,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新贡献。同时,上合组织坚持完善伙伴关系布局,鼓励观察员国、对话伙伴更广泛参加各领域合作,加强同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交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按照责任、权利、能力相一致的原则,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同时,中国推动和携手其他大国在全球治理中展现应有的国际担当。3月,中法签署《关于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联合声明》,重申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强调坚持多边主义是推动国际合作应对不断增多的共同风险和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最佳方式,重申愿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保护、核互扩散体系、反恐等方面面临的挑战。6月,中俄签署《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强调维持良好大国关系对解决全球战略性问题的重要性,认为核武器国家对国际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呼吁核武器国家停止毫无限制地发展全球反导系统,表明将继续共同维护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扩散和军控领域国际机制体系。两国特别主张国际社会以联合国为平台,研究新兴科技发展及其军事化应用对国际安全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其法治化规范,同时确保各方平等参与,充分反映各方立场和关切。

在大国多边合作方面,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聚集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规模超过世界经济总量的80%,影响和作用举足轻重。从2016年杭州峰会到今年6月大阪峰会,中国一直支持二十国集团继续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最突出、最重要、最紧迫的挑战,加强政策协调,完善机制建设,扎实落实成果;同时,推动二十国集团顺应变革,与时俱进,不断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才能永葆生机,引领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东方经济论坛和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是俄罗斯主办的两个合作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8年9月和今年6月出席这两个论坛,推动其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影响,作为各方交流思想、凝聚智慧、共谋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方面,中国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强调尊重各国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以及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坚持全球事务由各国人民商量着办,促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促使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盟、非盟、东盟、阿盟、南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

在应对重大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方面,中国继续建设性参与政治解决,扩大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维和行动,争取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作出更大贡献;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的治理规则,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体系保障。

在具体治理方案和举措上,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作为丰富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公共产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聚焦重点、精雕细琢的“工笔画”阶段,不断同各国发展战略、区域和国际发展议程有效对接、协同增效,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各种形式,鼓励更多国家和企业深入参与,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为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