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创新思维

如何把握创新思维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理性批判反思,是创新思维的产生根基。理性批判是分析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也是创新者必备的基本思维素质。对过去和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发现问题、找出漏洞,是迈出创新的第一步。也就是说,创新的先决条件就是理性批判。做到理性批判要把握好两个维度。一方面,优秀的批判思考者必须具备强烈的怀疑精神,就是不盲从、敢于怀疑、勇于质疑,通过打破已有思维定式,为重新建构思维模式、逻辑体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批判性反思不是消极的全盘否定过去,而是在继承中进行批判,是审慎的理性反思,是面向未来、积极主动、立足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正面思考。

突破求新超越,是创新思维的鲜明特征。人的认知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通过分析、归纳、演绎、综合等方法获取知识信息、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但却极易形成思维定式。而非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更高阶的认知能力,既需要长期逻辑思维训练,还需要主动拓展思路,通过“直觉”“猜测”“顿悟”等方式,对问题产生新的研究视角,实现思维飞跃,达到推陈出新的突破发展。因此,要掌握创新思维,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克服思维定式,娴熟运用非逻辑思维能力,主动探究相关知识、建构相关理念,从而达到“出奇”、突破的效果。

开放发散灵活,是创新思维的形成路径。创新思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无规可依,而是有其自身产生发展的可循路径。概而观之,行为者要想形成创新思维,必须在其已有知识储备、信息资源、实践经验等“原型”基础上,在逻辑思维以及非逻辑思维的共同交互作用下,通过多向联想、逆向思考、纵深剖析、综合优化等多种方式,将纷繁复杂创新要素的比较优势进行叠加、集成,并有机融为一体,才会有创新的可能。这一过程不是将各部分创新要素进行简单捆绑、汇聚,而是灵活地、多向地、跨越地、联动地进行有机组合,以达到最优的创新效应。在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其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样性乃至随机性的特点,熟练掌握这一方式方法,并在过程中予以运用。

实践务实求真,是创新思维的最终指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关系,这种辩证统一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人类的创新活动是对现实世界的再改造,这就是实践创造性的一种表现,而创新思维就是人类对认识领域的再改造。因此创新思维必然源于实践,既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凝练,也是对实践经验的进一步反思和升华。创新思维成果和作用的发挥,也必然以实践为指向,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决定着创新思维的正确与否。工作创新绝不能“空对空”,绝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必须立足于解决工作难题、推动工作水平提升,最终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就脱离实际,丧失了根基。具体而言就是将解决实践问题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创新的最终标准,把求真务实的作风内化为创新思维的基本素养,外化为工作创新的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