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语文现代化的受益者

我们每个人都是语文现代化的受益者

语文现代化是国际性的语文运动。当一个国家进入现代化时期,它的语文生活要有相应的变革,这就是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是语文应用的现代化,不是语文本体的现代化。不同国家的语文生活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语文现代化的内容各国也不完全相同。

我国在清末国力衰微,语文生活落后。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国家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爱国人士苦心探求救国的道路。不少人认为,中国落后源于教育落后,教育落后源于语文生活落后,于是产生了语文现代化思潮。1892年福建同安人卢戆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揭开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促进语文现代化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展。与五四运动同时,中国大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倡导新文化运动。在它周围聚集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反对旧思想,提倡新思想;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新文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发展,形成了高潮,提出“国语统一”和“言文一致”的改革目标。

在“国语统一”方面,清政府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准备推行国语,并于1911年6月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但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覆灭,民国建立。1913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北京召开读音统一会,审定6500多个汉字的标准读音,拟定记音用的注音字母。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教育部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把国民学校的“国文”科改为“国语”科,规定小学首先教授注音字母,国语运动在学校方面得到初步成功。

“言文一致”是指文体改革,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指出,“以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陈独秀支持胡适的主张,发表《文学革命论》打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钱玄同、刘半农等继起呼应,形成热潮。《新青年》自1918年1月起完全改用白话。1918年5月开始连续刊登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显示了白话文运动的实绩。

“文学革命”提出后不久,“汉字革命”就被提出了,很快发展为汉语拼音化运动。钱玄同主张谋“汉字之根本改革的根本改革”,就是“拼音字母应该采用世界的字母——罗马字母式的字母”。1928年产生了国语罗马字,简称“国罗”,1931年产生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这两个方案都是文字方案,可是汉语拼音化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学界及社会其他各界很难取得共识,不可贸然行事。教育部把“国罗”作为注音符号第二式公布,只是注音工具。“北拉”只在边区内推行了一个时期。

语文现代化改进我国语文生活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扫除文盲、开展大规模经济文化建设,党和政府提出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就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工作,这三项任务取得了重大成果。

在简化汉字方面,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收515个简化字和54个简化偏旁,分四批推行。1964年5月,根据国务院的批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制印《简化字总表》扩大偏旁类推简化的范围,《总表》共收2236个简化字,分成三个字表。《总表》指出:“汉字总数很多,这个表不必尽列。”“未收入第三表的字,凡用第二表的简化字或简化偏旁作为偏旁的,一般应该同样简化。”到目前为止,简化字不但在中国大陆扎下了根,而且在海外得到了传播。

在推广普通话方面,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通过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在文化教育系统中和人民生活各方面推广这种普通话,是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的主要方法。”《指示》对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做了部署。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而是要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推普,普通话的普及率从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语言交流障碍已经初步消除。

在制订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方面,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决议》指出:“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在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求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到2018年,《汉语拼音方案》推行一甲子,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从清末开始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大大改进了我国民众的语文生活。在清末,说的是方言,写的是文言,汉字繁难,缺少方便的表音工具,文盲众多。经过中国语文现代化改革,说的是普通话,写的是现代白话文,汉字经过简化和整理,繁难程度得到降低,而且有了辅助汉字的汉语拼音。中国语文现代化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合适的语文条件,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受益者。

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中国语文现代化面临新任务。

要努力提高全民的语文素质。语言文字使用的主体是社会的人,语文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基础。如果语文素质低下,说话、写文章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病句错字不断出现,与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将很难发挥作用。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关乎文化自信。

要努力建设新语文,使我们的语言文字规范、丰富、易学、便用。信息化要求语言文字规范化,不规范就不能成为交际工具;但是只有规范而不丰富,词汇贫乏,句式单调,缺少文采,不是理想的交际工具。语言文字要丰富,表达手段要多样,但还要易学便用,这不仅便于国人使用,也便于国际文化交流。

要密切关注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中文信息处理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语言文字的数字化势不可挡。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社会语文生活空前活跃,人们的语文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有了很大变化。未来的语言文字工作与传统有很大不同,中国语文现代化必须进入高科技领域。

要创新要有所作为。中国语文现代化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创新才有生命。例如推普,有的群众因为不会说普通话,不能快速地获取信息,无法学习先进技术,不便外出务工经商,丧失了脱贫致富的机会。“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已成共识。中国语文现代化只有发展创新才有生命,才有前途。

要加强中国语文现代化人才培养。语言文字的应用涉及面广,影响千家万户。要掌握语言文字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熟悉国家的语文政策,熟悉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和现状。要热爱语文现代化工作,要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要持之以恒,矢志不移。

(作者:苏培成,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